父母“持证上岗”重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明确提出拟于今秋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浙江省的这一做法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积极探索,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对此表示支持,感慨“早该如此”,也有人认为这会给家长带来“变相增负”。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人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当前社会出现的“丧偶式”育儿、“鸡娃式”培育、“咆哮式”教育等现象,以及将成功与“上名校”“要拿奖”简单挂钩的单一的价值评判,不仅带来了剧场效应、标配思维下的教育竞争加剧,也折射出家庭教育能力缺失语境下深深的“无力感”“焦虑感”。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科学规律,特别是处在信息化时代,面对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准确把握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教养需求和成长规律,如何做到与孩子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对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至关重要。

    “父母持证上岗”,重点不在“证”本身,更不在为家长增加负担,其本质在于通过鼓励和督促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进而有效改进父母的教养行为、不断改善亲子关系,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加有广度、有温度、有包容度。

    浙江省近期试行的“家长学习积分制”开启了“父母持证上岗”的有益探索,也是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必然,具有促使家庭教育不断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便捷化和智能化的作用,也能为各地家庭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些经验启示。

    完善家庭教育多元共建机制。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因此各级政府要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家长“持证上岗”。一是做好规划引领,明确责任者、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联动工作体系,形成组织决策、规划执行和评估监测家庭教育治理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家庭教育服务实验区,积极整合教育、卫健等职能部门和社会专家资源,推动出台家庭教育的学习培训、咨询辅导、托幼服务等政策措施,同时丰富社区和乡村服务供给,为促进家庭教育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不断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共建模式。

    积极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通过重点关注平台内容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一要体现系统性,教学内容应覆盖至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兼顾不同学段学生家长的学习需求;二要体现精准性,根据城乡、职业和教育程度等差异,做到家庭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尤其要关注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是体现专业性,针对家长学习时间零碎化的特点,组织专家学者启动家长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设计开发具有普及性、富有地方特色的家长课程体系,开发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短小精悍的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提高家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持续完善家庭教育保障体系。一要加大推动家庭教育的经费保障,将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和开支,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家庭教育模范。二是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好家庭教育指导师执业标准,培养和挖掘出一批教师型家长,不断打造高水平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弥补家庭教育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三是尝试构建家庭教育评价体系,并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教育质量进行鉴定,以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四是推动家庭教育立法,从国家层面来约束和规范家庭教育行为,真正履行父母对孩子应尽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五是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力度,总结家庭教育优秀案例经验,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倡导明责任、乐学习、会倾听、常陪伴的好家长理念。

    在精细养育时代,“父母持证上岗”更加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它是缓解教育焦虑的重要一环,更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这一培养目标的主动奔赴,尽管充满艰辛与挑战,但绝对值得久久为功。

    (作者系中国教科院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