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趁东风再扬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立校 行知立身

    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以创业精神突破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聚焦“培养劳动情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内涵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学校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了“12345”劳动教育模式,从增强劳动意识、塑造劳动品质、提高劳动创造力、培养劳动习惯四方面,着力培养劳动情怀深厚的应用型人才,让劳动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大讲堂”等第二课堂活动,邀请全国首届道德模范、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等一批专家作为课外导师,让“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编写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通论》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在浪潮集团等多个全国、全省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应用型特色更鲜明。学校逐渐摸索出了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建立了工会和劳动关系特色资源库与平台。

    立足行业,以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高校的分内之责,又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学校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出台了服务工会行动计划,确立“四大基地”建设计划,即壮大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做强省工会理论研究基地、建立省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基地、夯实省工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工会论坛”已打造出一批高水平工会和劳动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

    学校着力打造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全国标杆。高质量完成省总工会干部培训任务,做好送教到基层工作;承办职工文体活动,助力省职工文化建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并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文化兴校 以文化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出台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获评“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殊荣。 

    学校在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过程中,全方位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建立学分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学校建立了匠心苑和初心苑广场,把校园的育人环境与学校的党建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打造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 

    服务社会 奉献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工作,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担当之路。 

    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加强与全省基层工会、产业工会和行业企业合作,使学校成为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成为适应技术加速进步的加油站、顺应传统产业变革的换乘站、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池。

    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为山东省9个地级市28个县(区)开展电商扶贫服务,打造“中国淘宝村”8个、“中国淘宝镇”2个,销售额近亿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齐鲁样板示范村2个,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8项。

    广大学子积极投身乡村社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服务社会、奉献担当之歌。2018年以来共有175人应征入伍,9名学生赴新疆、西藏等地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2名学生获重庆市“优秀志愿者”称号。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多名师生感人事迹被“学习强国”报道,7名学生获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学校基层党支部深入开展“社区双报到”行动,“四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送文化送健康送关爱。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志存高远 扬帆再起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

    当前,学校发展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同时也是战略机遇期。既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也要看到自身特色和优势,勇于善于抢抓发展机遇,不惧改革,不避挑战,坚定信心,提升质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上,全体山东管理学院人都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建设者,将以苦干实干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极大的担当精神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山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冯庆禄 山东管理学院院长 邹广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