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新时代资助育人体系创新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具体体现。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资助育人具体工作也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学生个人成长规律而发生着变化。长春师范大学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当前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提出相应的资助措施,在持续完善育人体系的同时,使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

    资助育人帮扶升级,实现精准帮扶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助观念也发生着变化。高校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给予其物质上的支持,也应给予其心理、能力提升上的帮扶,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将温暖送给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长春师范大学在根据国家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建立“绿色通道”暂缓交纳学费的基础上,还为学生准备“爱心大礼包”,根据学生入学所需,提供免费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被褥、军训服等资助物品。西南边境地区的学生由于地质原因常常遭受到地质灾害的侵袭,因此长春师范大学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其补贴。学生入校后,长春师范大学定期发放营养套餐补助、路费补助、暖冬棉衣补助、少数民族特困补助、重病大病补助等资助补贴,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资助,确保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地方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彼此之间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必需的物质资助和书籍等精神食粮。

    学校尤其注意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的过程中,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的岗位,使其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突破信息孤岛,实现待资助学生数据库与高校资助育人数据库的有效对接

    客观、公平、公正地对需要资助的学生进行帮扶是资助育人体系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前,长春师范大学结合学生自主提供的家庭收入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不记名民主测评,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基本可以确定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学校通过定期信息调查、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受助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动态调整和分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受资助过程的公平、公正。

    此外,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资料建设,使得高校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能够实现无缝连接,这样在具体的信息查询过程中可以省掉大量烦琐的中间工作,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评定的过程中,通过数据信息共享,既保障了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拓宽育人机制途径

    资助育人体系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层层交互,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和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信息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资助育人中的德育。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将思政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效结合,长春师范大学既在物质层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要的帮助,使其生活得到有效改善,也在精神层面给予其必要的帮助,让其在得到帮助的同时感受到校园的温暖,不会因为物质上的相对匮乏导致精神上的自卑。长春师范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实践和网络融入学生内心,完善感恩教育平台、加强心理教育平台、创建能力培训平台、推进精准就业平台。将保障型资助转为发展型资助,将单一物质资助转为心理层次、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培育资助。教育引导学生以学促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诚信、健康、快乐的奋斗者,全面发展个人能力。长春师范大学通过开展助学贷款信用教育等多种教育主题活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物典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感恩观念;建立资助育人的实体平台,联合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带领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感恩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能够在物质、精神上得到全方位帮助,同时又能够将这份帮助传递下去。

    通过着力构建包括规范管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长春师范大学为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持;与顺利毕业并成功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持联系,建立反哺机制或品牌,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在长春师范大学看来,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寻求出一条真正适合当代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健康发展的新道路。

    (张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