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明 课程思路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幼儿园大班年级组的教师们审议“飞机主题活动”的情景。甘玲 摄

    课程审议是课程编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园基于问题导向的年级组课程审议以“聚焦问题”为主线,通过不间断的观察,发现课程中真实、具体和共性的问题,以年级组为范围,带领教师反复讨论和权衡,商议出一致性的理解,做出适宜的决定或是课程变革,以解决问题推动课程的发展。

    以问为起点,开启年级组课程审议主题

    课程审议的主题以幼儿或教师的疑问开启,前者开启生成课程或其他课程的前审议过程,后者开启明确的课程审议的主要内容。

    以幼儿的问题为起点,开启课程审议的主题。幼儿好奇、好问,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能发现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产生的背后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与幼儿的学习能力紧密联系。这些问题是否每一个都值得深入探究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课程前审议。

    大班年级组即将开展“民族大联欢”活动。活动前,幼儿对于场地的安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老师,我们表演的时候坐哪里啊?”孩子们在操场散步的时候,一名幼儿的随意提问引发了所有幼儿的思考。

    “应该坐这边吧!”另一名幼儿手指升旗时站的位置。他们借鉴了以前站位的经验。

    “坐这边的话应该在哪里观看表演呢?”此时幼儿已经初步意识到座位安排的要求,意识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角色。

    面对幼儿新的疑问,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审议排座位活动开展的适宜性。

    大家一致认可本次的活动: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真实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能提升他们空间方位、数学概念、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厘清问题背后的关键,我们课程审议的主题才算真正启动。

    以教师的问题为起点,开启年级组课程审议的主题。课程审议的起点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困惑。

    大班上学期开学,我们按照上一届作息时间表进行活动。上午有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角色游戏3项活动。按照这个作息时间表进行活动,教师和孩子们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个课表要不要改呢?”我们开展了以教师疑问为起点的课程审议。

    教师:“我们一直都用的这个课表,这么多年下来了。”

    教师:“我们每天带上午班的老师就和打仗一样。孩子们每天也忙忙碌碌的,不停地赶下一个环节,根本静不下来。”

    最终,我们把上午9点至11点原本的3项活动变成了2项,集体活动是每天的必上环节,其余两项合理选择。

    以幼儿和教师的疑问为起点,开启年级组课程审议的主题,这些问题引发了教师新旧经验的冲突、对现有观念的冲击,只有当集体探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现有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越发明晰,因此这样的审议势在必行。

    以问为思路,重视年级组课程审议核心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问题必然伴随而行。我们以活动中的问为思路,重视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核心,以“聚焦问题”为主线,在观察发现问题后集体探讨,促进幼儿的学习。

    大班上学期,晨间锻炼变成了统一的跳绳活动。随着活动的持续进行,问题不断浮现。

    问题一:早上晨间锻炼的时间都用来跳绳,可行吗?

    每年大班晨锻的活动都是跳绳,当持续将近半学期的集体跳绳在突然间被提出异议后,教师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教师:“跳绳更多的是锻炼幼儿的跳跃、甩臂的能力,其他部位得不到锻炼!”

    教师:“小朋友要跳40分钟的绳,太累了,应该要换点儿别的玩。”

    经过多次探讨,我们最终决定在晨间锻炼时多提供几组锻炼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一方面保证了跳绳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幼儿身体其他部位得到锻炼。

    问题二:仍然有不会跳绳的幼儿,这部分幼儿应该怎么办?

    教师:“先和幼儿的家长多多沟通,提出明确的在家练习的时间要求,有家长的配合,肯定要好一点儿的。”

    教师:“你可以单独教他,多练练,实在不行就要耐心等等。”

    活动中伴随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真实需要解决的。教师观念在逐步地转变,从嘴上的以幼儿的学习为主体,到具体的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在问题中,教师和幼儿都得到了成长,年级组的团队凝聚力也再次提升。

    以问为方法,梳理年级组课程审议过程

    每次的活动开展,都需要审议活动的过程,我们年级组以记录的方式呈现即将要开展的活动的过程路径,让思维具象化,然后通过课程审议中的不断提问,丰富内容,拓宽思路。

    近期,我们开展了学习傣族舞蹈的生成课程。教师列出了以下的文案:了解熟悉傣族舞风格,学习傣族舞动作;倾听音乐,按照歌词排舞蹈动作,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尝试,讨论队形变换的路线。

    园长:“你写的是活动过程还是目标?”

    教师:“活动有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通过再三探讨,教师把活动的目标具体化了,同时从“为什么选择傣族舞蹈?”“傣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傣族舞的典型动作有哪些?”“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队形?”“表演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可以怎样进行调整?”这六个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经验,逐步完成舞蹈动作的学习,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并探讨进行合理的调整。

    从前后的写法中能感受到,前期以教师为主导的强势已经慢慢地转变为对活动中幼儿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这样的转变,不仅是对活动过程和内容的丰富与梳理,更是教师观念的巨大转变。教师的想法在审议中不断被质疑、被提问。这样的淬炼,让教师的思维更加严谨和周密,观念更加贴合幼儿的想法;活动的过程变得清晰,可行性更强。

    以问为评价,关注年级组课程审议结果

    没有评价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是我们在活动中最深刻的反思。

    前段时间,班级开展了“飞机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延伸下幼儿产生了制作飞机模型进行角色游戏的想法。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提供了硬纸板这一材料;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或是给予他们直接的帮助,或是尊重他们的想法,没有过多的参与,由幼儿自己独立完成。

    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课程评价。

    问题一:幼儿的学习在哪里?

    教师:“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仍然完成了飞机制作这个活动,每个人都能自己讲述制作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幼儿的学习能够看得见。”

    问题二:课程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活动中,老师提供的制作材料过于单一,只有一种!”

    教师:“活动中老师虽然尊重了幼儿的想法,但也太随着幼儿的步伐了。幼儿每个环节都有疑问,但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深入挖掘的必要呢?问题的出现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

    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的反问,都是一次精神与观念的洗礼。带着问题反思,带着问题进行一次次课程审议,不仅再一次梳理了活动的全过程,也再一次直面教师内心中活动的不足。一次次灵魂拷问,不仅完善了课程体系,也对下次开展同类型活动做出了具体直观的引导。

    (作者单位系南京市逸仙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