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铺就人生路 爱心撑起一片天
学前教育班的孩子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由家长来学校陪读。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学习,在游戏中互动,在关爱中成长。
学校贯彻“康教结合、综合康复、潜能开发”的特教理念,构建起“集中教学+分类康复+社会实践”的康复教育模式,实现一般性课程和康复类课程有机统一。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康复设施设备,实现了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康复、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了学生身体、感官、智能、精神和社会生活功能达到和保持在良好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抢救性康复救助任务,共培训190人,送康教服务达61人,培训家长260多人,学生康复有效率保持在95%以上。康复中心成为集教育、康复、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
人尽其才
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优秀教师来看待,把每一位教师都当作人才来培养,将培训提高作为教师福利。
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学校以“博爱无声、择善敦行”为师训理念,打造以“博爱和行动”为核心的文化品牌,形成了“敬业奉献、争创一流、和谐团队、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提倡“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的专业素养。
——严格管理。学校狠抓“课前—课中—课后”常规工作,严格规范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等环节的管理。日常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计划展开,及时做好日常康复教育记录。期末根据课程本位评估(教什么评什么)要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每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成果汇报会,包括送教上门服务成果汇报会、康复训练成果汇报会、班主任工作汇报会、实验班教师工作成果汇报会、随班就读指导教师工作成果汇报会。通过工作汇报会,展示教师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交流思想。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不断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培养教师树立在特教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培养教师在本专业之外,学习掌握医学、康复等专业知识。三是引导教师主动关注特教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开展合作研究。四是培养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教师具备认识、了解、评估、诊断、评价特殊儿童的能力。
——学校基于学生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师培训,通过外引内培的形式实施“专家工程”和“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先后派遣400多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培训交流,聘请省市特教专家到校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房晓玲老师作为学校骨干教师代表,她的数学课多次获得山东省、济南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第六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她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生活展示、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培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8名教师取得国家康复师资格证书,涌现出国家康复技能大赛获奖者7人、山东省信息技术大赛获奖者3人。学校拥有全国特教园丁、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第六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市师德先进个人各1人,市优秀教师4人,市优秀班主任3人。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职业教育
携手奔向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牢记在心的信念。
2016年9月,学校开始对大龄特殊儿童进行职业教育谋划和探索,2018年8月成立“职业教育部”,在充分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开设大棚种植、洗车、手工编织、手工皂制作、农作物种植、社会实践等课程,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有能力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开展以来,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手工编织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教师要求创作出成熟的手工作品;在洗车、大棚蔬菜种植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基本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项目的操作。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一至两项职业技能,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学校积极与爱心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探索“个性化教育—职教基地—校企合作”培智教育新模式,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残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努力把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特殊儿童培养成职业人、社会人,让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就业自立。
共同努力
助推融合教育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随班就读工作指导和融合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特教师资培训、融合教育教研与工作指导、特殊儿童诊断评估、资源教室建设与使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全县特殊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努力促进学生的融合发展,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质量,全面推动商河县的教育强县建设。
多年来,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和师资优势,深度研究特殊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面向农村实际,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教育康复服务,把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送到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全力将学校打造成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残疾人社会化服务于一体以及康教结合、学段衔接、普职融合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正如石道刚校长所言:“关注学生发展,提升特殊儿童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位学生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是我们永远不懈的追求。”
(杨松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