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使命担当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来华留学事业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面总结经验 做好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工作

北京大学

    今年5月,北京大学45名留学生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美好祝福,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由衷赞许。

    6月21日晚,同学们欣喜地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学校第一时间召开校党委常委会、留学生代表座谈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

    学校党委书记邱水平谈到,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如此重视一所大学的发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围内也前所未有。郝平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六次到北大考察工作,六次给北大师生回信,三次给北大留学生回信,这都是北大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连日来,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全校上下沉浸在庆祝建党百年、学习回信精神的喜庆氛围与热潮之中。

    有几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体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喀麦隆的门杜说:“来到北大,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通过赴江西井冈山等地实地考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来自意大利的安德里亚说:“当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中国,现在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还不来中国。”来自泰国的詹文秀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在中国是特别真实的,也是一定能实现的。”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是北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校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进一步统筹用好各方资源,为来华留学生“走出去看看”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机会与条件;二是选拔参与致信的来华留学生代表在今年的毕业生座谈会、毕业典礼上作分享交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对他们的关怀传递出去;三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为契机,全面总结学校来华留学工作,提出新时代北京大学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工作方案。

    就方案的拟定,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是持续完善课程体系

    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北大持续加强专业课程、“与中国有关的课程”、以理解中国为核心理念的“On China”系列英文课程的建设,牢牢把稳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留学生“第一课程”的质量与方向。目前,北大正在打造实施“全球同上一堂课”计划,接下来会把这些成熟的课程通过网络传递给全球高校,吸引更多的学生增强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以田野调查和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同等重要,也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和提出的,这是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北大近来开展了来华留学生“知·行计划”,组织他们深入革命老区、改革前沿、乡村振兴一线等重要的实践场所,用心安排带有针对性、研究性、学术前沿性的田野调查活动,让他们深入感知中国基层社会面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目前,北京大学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除了中文授课的本硕博常规项目以外,还有四种教育路径。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以南南学院、“一带一路”书院为代表的援外或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蓬勃发展;二是挖潜学校优势,推进以燕京学堂、医学部、信科学院等为代表的特色英文培养研究生项目持续良好发展;三是针对准学位生和本科生群体,预科教育、双学位、交换生和未来领导者项目齐头并进;四是定位于非学位生群体,国际暑期学院等持续发力。

    近年来,在教育部42号令等要求下,学校形成了各部门、各院系分工协作的工作体制机制。接下来,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学校会进一步调配资源、加强力量,特别在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更多着墨。

    三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优化规模结构

    北京大学来华留学学位生占全体在校生比例为8%左右,我们现在留学本科生占比是10%,研究生是6%。我们也做过一个分析,国际上比较好的学校留学生占比较高,像牛津、剑桥大概是40%,美国很多学校是26%、28%。从对标对表这些高校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出发,吸引并教育更多的优秀来华留学生是北大应该为国家承担的责任,所以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生源占比,加大理工医科留学生占比等是下一步学校发展的重点方向,我们力争到2025年,留学本科生占比稳定在10%,研究生占比达到10%。

    四是总结历史、开拓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中国语文专修班”,自那时起,通过落实不同时期提出的“留学中国计划”“留学北大计划”“北京大学国际发展战略”,先后有近190个国家逾10万人次的来华留学生到北大问学受教,成长为一大批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有政治家、企业家、知识分子和学者等,他们为中国、为自己的祖国、为世界作出过或正在作着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明年是北京大学开展新中国来华留学工作70周年,学校也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用好这一时间窗口期,认真总结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通过实施新时代来华留学工作方案,努力培养更多的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新时期的“斯诺”。

以回信精神为指导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

清华大学

    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后,清华大学及时组织学习,认真领会回信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导,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国际传播等工作。

    掀起师生共学回信精神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清华大学及时认真组织学习。6月22日,学校向师生传达回信精神。6月23日,学校常委会和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后,在学校部署下,国际处组织召开专门学习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精神。来自加拿大、韩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加纳等10多个国家的20名来华留学生和国际处教职工、校研究生会学生共同参加学习。全校师生还通过其他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超过20个院系部处的教职工积极反馈学习感想。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积极传播学习情况,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采访报道了一位德国籍学生秦赫宸(Jakubke  Adrian He Chen)和一位美国籍学生李依川(Li Adam)的学习感想。

    师生们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最好的中国故事。清华大学要加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促进国际学生把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全世界。

    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来华留学生培养事关民心相通大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好机会。学校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积极开展交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让国际师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通过亲身经历更好地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真实的面貌和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清华大学坚持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在教育教学、校园生活、文化活动、实践实习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外融合,使中外学生获得一样的学习经历和在校体验。通过“感知中国”暑期项目、“走进企业·深入中国”系列参访,以及“洞察中国”等各类项目,吸引和鼓励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全方位接触中国,深入认识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每届招收的学生80%为国际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的期望,书院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让学生们深入实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书院最具特色的“中国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中国的不同地区,并深入调研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主题相关的研究课题。在指导教授的带领下,学生有针对性地考察相关企业和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农村、基层社区、学校和养老机构等不同的实践基地,与省、市、县、村各级领导进行座谈,在鲜活的体验和丰富的实践中让学生触摸到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并在交流和思考中探究中国发展模式的亮点与特点。由于疫情原因,第五届大部分学生无法入境亲身参与实践,但书院坚持为学生们了解中国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改变讲座形式、增加话题多样性,共进行课程讲座近30场,内容涵盖中国户籍制度介绍、地理、历史、文化名胜、功夫、饮食等各类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在线上也能获得“中国经验”。

    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工作,清华大学积极组织和鼓励来华留学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来自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的中外学生参与拍摄的短视频作品《新年的礼物:清华海内外学生共迎新年》《清华人的一天——在清华爱上京剧的国际学生》等多部作品在“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和征文大赛中获奖。学校还着力培育清华全球传播学生使者,来自白俄罗斯的苏小小(Kaligaeva Ekaterina)、法国的丹凤(Katherin Thouvenin)等8名学生获得首批“清华大学全球传播学生使者”荣誉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