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增智育新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教育方针也转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在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说:“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的核心。“邓小平把教劳结合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摆脱了只在教育圈子内讨论教劳结合的狭隘、封闭和保守。”卓晴君说。
在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的指引下,这一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现了许多新突破。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这一时期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表现。
为解决中等教育的单一化,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一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到1992年年底,我国中等教育中的普通中学学校数与职业学校数已经基本持平。国家还第一次把职业教育的内容纳入普通中学的劳动教育内容中。
“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经济服务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时期被确立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说。
这一时期,教劳结合的多方面功能与价值日益显现出来,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日趋丰富多样。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下,教劳结合实践中技术教育的因素也在不断加强。比如,四川成都实验小学坚持对小学生进行种植、金工、木工、电工、炊事、洗涤、手工、缝纫等八项劳动训练;天津十三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起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在学习传统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了技术教育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的时期也逐渐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1978年3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5年3月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国家的根本大法、教育专门法和教育行政法规三个层面完整地表述了教育方针,教劳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有了贯彻实施的法律保障。
邓小平在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说:“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因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掀起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高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生产劳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过去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无法涵盖教育与社会日益广泛且深刻的联系。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及2015年审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确立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刘巧利认为,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表明党对实现教育目标基本途径的认识日臻成熟和完善,这不仅能够给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政策指导,而且也有益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全方面、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升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进入新时代,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劳结合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要求,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中国化的又一个标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卓晴君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大力赞扬劳动的价值,把劳动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013年4月,他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2020年11月,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2014年4月,他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强调,“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015年4月,他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2018年9月,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意见》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升到“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高度。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
劳动教育,带着新时代的新期待强势回归。
劳动教育成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隐形课”;劳动教育具有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劳动的内容更加丰富,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
2021年4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劳”被纳入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了同德智体美同样重要的地位,五育并举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自此,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劳结合在百年的栉风沐雨中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和不断演进的过程。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将继续闪耀光芒,助力中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