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的冰雪 激情的约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琰和谢军访谈结束后合影。
本报记者 任赫 摄 河北沧州小学生在开展轮滑训练。
新华社发

    编者按:2021年7月13日,是中国申办北京奥运会成功20周年纪念日。距此200多天之后,我国即将迎来世界体坛另一大盛事——2022年冬奥会。为此,中国教育报开启《冬奥课堂》系列直播课,邀请教育和体育界重磅嘉宾,解读冬奥、畅想冬奥,帮助青少年学生更好地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理解奥林匹克文化,了解冬奥项目,走进冰雪运动。

    7月13日,在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报推出《冬奥课堂》系列直播课,第一期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合推出,主题为“走进冬奥”。

    疫情背景下的北京冬奥会筹备得怎么样?如何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科学技术如何让冬奥更具魅力?围绕相关主题,《冬奥课堂》第一期邀请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亚滑联副主席、8枚奥运金牌教练李琰与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冬奥”专项负责人谢军做客中国教育报演播室,与包括冬奥会雪上项目承办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孩子们在内的50万线上观众共话冬奥。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有条不紊推进

    记者:2022年2月4日,我们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北京即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与夏季奥运会的项目相比,大家对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可能相对陌生,请两位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冬奥会。

    李琰:冬季奥运会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我国承办的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将主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将主办雪上项目,延庆协助张家口举办雪上项目。

    我的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与冬奥会连在一起的。我作为教练员参加过5届冬奥会,作为运动员参加过3届冬奥会。

    在历届冬奥会上,我国一共取得了13枚金牌,其中短道速滑项目取得了10枚金牌。短道速滑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关注,主要是在国际赛场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在我国开展短道速滑项目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不断战胜困难,突破瓶颈,试图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这对于提高战绩是非常重要的。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增设了2000米混合接力项目。这个团体项目会非常有冲击力,竞争也特别激烈。本届冬奥会第一次把2000米混合接力放到奥运会的正式项目当中。

    谢军:通常大家都说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有些国家,比如说美国、加拿大、法国,他们既举办过夏奥会,也举办过冬奥会。但是同一个城市举办两种奥运会,北京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奥运体系中还有青奥会,2014年我们在南京举办第二届青奥会,针对14岁到18岁青少年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热爱体育。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是唯一举办过全链条奥运比赛的国家,要说世界上最热爱奥运、最推崇体育的民族,中华民族当之无愧。

    疫情给奥运会的举办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但北京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赛场保障、运动员训练还有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等工作都是庞大的工程,但也彰显出中国制度上的优越性。2008年我们举办的夏奥会,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中国人好客、热爱运动,我们渴望把美好事物传播到全世界。我相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办得非常成功!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最重要的群体是青少年

    记者: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冰雪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落地生根,部分学校推出了与冰雪运动相关的课程,社会上开展多种青少年冰雪运动赛事。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推广的状况。

    李琰:深入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大力推广普及性群众冰雪运动,是目前中国滑冰协会的重要工作,特别是要把后备人才体系搭建起来。现在,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已被纳入教育体系。可以说,近年来冰雪运动能够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发展,与我们的教育政策和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冰雪运动专业人士,我们非常愿意参与其中,把我们专业的内容介绍出去,帮助孩子们在科学、规范、标准的路径中成长。

    此外,我们做了一些“融合”的工作。根据轮滑和滑冰天然的关联性,目前我们推出了“夏轮冬冰”系列项目,帮助更多青少年夏天轮滑、冬天滑冰,拥有多种运动技能。轮滑是我们滑冰运动员季节互补的一个训练方法和手段。轮滑的起跑、加速与滑冰的技术很相似,而且对场地要求不高,这就为在南方普及冰雪运动提供了条件。学生若能同时掌握轮滑、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的三项技能,做“三栖”运动员,未来的发展之路会更宽阔。

    谢军:北京冬奥会不仅要办成世界瞩目的冰雪盛会,更重要的是要传播冰雪文化。我们承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青少年。让学生从小更规范、系统地学习培养一个终身爱好,激发他们内心对于冰雪运动的喜爱,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冰雪运动对场地、器材是比较依赖的——没有冰没有雪,怎么叫冰雪运动呢?在这个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我国的确发挥了很多智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仿真器材的开发和研制,比如冰板、人造雪、雪草等设备,还有虚拟现实(VR)技术都会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帮助孩子们增进对冰雪运动的了解。我们都知道,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最终成为专业冰雪运动员,但是冰雪运动能帮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更好地迎接挑战。希望孩子们在关注冬奥会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另外,冰雪项目进校园不仅是要上好体育课。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师培养体系,我们都在推进中。大家普遍认为冬奥会就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就要由体育教师教,这是比较狭义的。应该说奥林匹克的理念,传递出来的生活正能量,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学科体现出来。比如说我们国家队的很多榜样人物、我们国家的奥运故事等,都是体育教学非常好的素材。

    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系列活动,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加深对奥运主题、奥运精神的理解,把奥运精神通过不同学科和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

    打造“科技冬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记者: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中,提出了“科技冬奥”的理念。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本届冬奥会对科技的探索与应用。

    谢军:此次冬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我们的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将创造世界首个“零污染”冰场。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都是奥运历史上的首创。从这个角度讲,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实力。

    此外,我们还做了智慧冰场项目,可以实时监控冰面的温度和湿度。因为不同的运动项目所要求的温度和湿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对冰面进行调整和维护。以前可能更多地依靠人的经验,而现在主要依靠机器回传数据。智慧冰场项目实际上是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形成了新的创新。

    我们经常说滑冰运动员“浑身都是宝”,说的就是他们身上的穿戴设备,小到冰刀的一个小角度、佩戴的眼镜、衣领的形状,都有很多科技元素在里面。这涉及力学、材料化学等学科,有很多科技元素值得关注,现在我们国家对此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投入和保障。总而言之,在科技冬奥这个领域里面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冬奥会不只是十几天赛事的呈现,它更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工程,将会改变这座城市,也会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李琰:7月上旬,国家体育总局“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成果展示板块展示了我国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各支国家队备战冬奥的最新成果,包括专为中国运动员设计的第一台国产雪车,车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使车轻量化;还有模拟体育训练系统,运动员在模拟器上可以通过肩、膝盖、脚等身体部位来控制雪车运行的方向,运动员在每一个角度使用了什么样的力度,在后台会有一个处理器来收集这些信息,最终生成一个最优方案,运动员按照这个方案可以不断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成绩……

    科技冬奥能够以世界先进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精准改进技术动作,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它对于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办成一届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盛会”,意义更加突出。除了绿色电力供应外,为减少损耗,很多冬奥场馆还会使用节能照明,如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引入自然采光等,这些都将是对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的探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