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美育:让美育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所有课程中都有美育元素,美育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极高境界。新时代教师应主动求变,提高学生创造力。”“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而优质学科课堂教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此学生更能专注于专业学习。”“课程美育赋能教学创新,大学课堂应是‘美’的。”这是之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的“课程美育训练营”的对话场景。学校美育团队负责人沙家强博士带领几名美育专职教师,与各学院30余名教师进行热烈的课程美育有关问题讨论。“课程美育训练营”成为学校推进专业课程美育中深受教师欢迎的一个课程打磨尝试。
“以点带面”:课程美育实施的基础及依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省特色骨干建设大学。自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学校积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培元,科学做好符合学校特色的美育方案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全校美育工作,在课程建设上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美育工作新局面,在省内外形成了广泛影响。
“点”即一门课程。学校2017年调整全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大学美育”全校通识必修课。为此,学校加大美育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组建20名大学美育课程博士化教师团队;2018年创制高质量的“大学美育”慕课,切实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革命;2019年编撰出版新形态教材《大学美育十六讲》;慕课在多个平台投放,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高校的几十万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学校在打造“大学美育”“金课”品牌方面狠下功夫,在校内逐渐形成了浓郁的美育氛围,为深度推进美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面”即专业课程美育。学校在做好“大学美育”这个课程“点”的基础上,逐步向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美育,通过多个学院试点课程美育,提高教师的美育意识,自觉进行教学创新,实现学科间跨界融合,注重知识价值引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以点带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把美育向课程美育广度和深度上推进,既有以“金课”为标准建设的“大学美育”必修课所形成的良好基础,也有国家政策及学科发展本身的综合依据。新文科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打通及交叉融合,培养视野开阔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以及文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积极推进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落实课程美育,真正做到美育融通,以此实现美育实施的提质增效。
课程美育的基本内涵
课程美育是指在所有课程中发掘美育元素,发挥美育功能而开展的审美教育。课程美育与一般通识类美育课程不同,它通过各学科专业的知识美、逻辑美、自然美、技术美等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家国情怀。加强美育能强化思政,思政通过美育的强化能更见成效,二者同等重要,同向同行。目前,艺术教育、实践体验、校园文化建设等成为高校美育实施不可或缺的课堂之外的实践形式。将美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课程、全过程和全环节,实现学科融通,最终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课程美育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实现了教育全面升华及美育提质增效的关键选择。
课程美育的首要目标是教师要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的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发现专业领域中那些美的现象,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进而创造美,进入美育的更高层次;课程美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并行不悖,通过美育的升华和对教学过程的照亮,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美”,让学生充满激情、想象力和幸福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建构精神信仰,从而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把美育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的过程中,客观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审时度势地稳步推进课程美育,以实现美育工作的提质与增效。
课程美育推进的实践探索
当前,高校美育教育在新历史征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质增效、获得新的发展。基于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势而上,在专业课程中稳步推进课程美育,为美育工作提质增效,积极探寻一些可行性方案。
一是以新文科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美育顶层构想。学校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学校课程美育教学规范》等制度,为把美育推进到一定广度和深度做好了制度保障。2017年,学校调整全校人才培养方案,在设定“大学美育”为全校通识必修课的同时,确定了该课程授课的新文科融合思路;随后,科学设计好相关专业课程美育建设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收到切实成效。
二是主动跨界融合,稳步深入推进课程美育。学校重视把美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主动打破学科界限。在“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美育同经管法等优势学科的融合,设置了经济精神与美育、管理美学与美育以及法治文化与美育等课程美育板块;在学科课程美育建设上,先行选定了五个试点学院共25门试点课程美育,通过组建试点课程团队,探索梳理课程美育教学元素,集中研究课程美育教学模式,确定课程主讲教师,重点培育了“数学文化与美育”“计算机安全与美育”“建筑文化与美育”“艺术教育与美育”等美育专题;学校相继召开“学科美育座谈会”“课程美育教学规范研讨会”,成立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美育相关建设标准,帮扶各专业教师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精心指导教学案例设计以及教师仪表美及课堂氛围美的设计,并组织专家跟踪听课观摩;举办“课程思政和课程美育教学设计大赛”以及“课程美育训练营”相关活动,助推课程美育的有效实质性开展。
三是注重教改创新,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课程美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主动求变的教改创新。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团队依托省重点教改项目,秉持新文科建设理念,积极适应当前教育技术革命,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技术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教学手段实现技术化。2018年完成“大学美育”慕课制作,在此基础上,团队力推课堂翻转,切实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学校通过“课程美育训练营”大力推广课堂革命前沿教学方法,采用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思考质疑、协作分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协作中学习,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进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辅之以定期的“美丽人生与美丽大学”主题演讲、话剧表演、大学生素质讲堂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专业课程美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兴趣。
课程美育实施的成效
学校于2017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学期,对“大学美育”课程连续进行了8次教学效果问卷调研,调研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超过95%。另外,在试点学院进行专业课程美育效果访谈中,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效果更得到很大提升。2019年,“大学美育”慕课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2020年,该课程获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1年,该课程获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同时相继获得省及全国第六届大艺展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多名教师在学校与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教学名师或“教学标兵”等称号。
经过几年美育工作的实施,学校在以课程推动美育工作方面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爱课程、智慧树、超星尔雅等网络平台推出了“大学美育”课程,300余所高校近30万人选修该课程,很好地服务了社会;2019年全国高校美育课程建设规范编制工作会议在学校顺利召开,省内外10余所高校专程来访考察学习和借鉴推广学校美育实施经验和做法;多家媒体对学校的美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沙家强 刘立刚 王兴 张欣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