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逐浪高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不久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8项2020年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查发现的典型工作案例。其中第一项就是“天津市以改革促创新,全面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标杆”。天津职教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坐标。
从2005年被教育部确立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到2010年升级为国家职教改革示范区,再到2015年进一步升级为唯一的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
天津职教改革发展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始终站在职教前沿谋划创新——
一条创新的“津门大道”
从这样一组数字中可以一窥天津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全市目前有职业教育类本科层次高校两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25所,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7所,国家示范校3所、国家骨干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46所,其中国家示范校14所、国家级重点校12所。
毫不夸张地说,天津如今要建设的职教发展“标杆”是树立在“高地”上的。垒起“高地”的,是天津先行先试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时钟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末,彼时,基于经济发展需求和城市发展定位,天津立足区域职业教育“工学并举”和“半工半读”的历史经验,探索出“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其特点被概括为“以行业办学为主举办职业教育、以企业需要为主确定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以实训基地为主培养专业技能”。
“进入21世纪,国家重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道路,这与天津长期探索形成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密不可分。”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米靖告诉记者。
正如米靖所言,天津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在21世纪初被进一步总结为“天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2005年与天津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全国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2010年“试验区”进一步升级为“示范区”,2015年再升级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服务滨海新区开发,以此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验区”“示范区”的每次升级,都背负着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区域实践先行与国家政策构建之间的内在逻辑,是贯穿其中不变的主线。
随着改革探索推进,天津职教一项项做法和制度创新涌现出来: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体制机制;创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首倡和建设鲁班工坊,开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探索职教纵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
与改革同步推进的,是天津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法规和政策体系方面的制度创新。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2018年9月正式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明确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主管、行业企业主办的原则,为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提供制度保障;
于2018年10月颁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指导意见》,详细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8种路径和具体的政策保障举措;
……
“天津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策源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先行者。”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自豪地说。
始终站在系统角度推动改革——
一座城的优势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这条路上天津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此番与教育部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天津提出“以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对接产业高端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公民素养,打造城市文化和人文交流品牌”。
“产教融合”与“产教城融合”,一字之差,背后却是职业教育从办学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转型升级。在长期研究职业教育的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看来,此举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也是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
懂理论又能在一线解决问题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天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持续优化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走进位于天津职业大学校园内的林肯(中国)天津技术培训中心,就像走进了一家真正的林肯汽车4S店,这里的陈设完全按照企业实际运营环境布置,各种实训设施一应俱全。
这个中心由天津职业大学携手林肯(中国)于2018年成立,既是企业新车型、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中心,又是学校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校内学训中心,可以用于汽车营销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
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主任柏秀元告诉记者,很多企业新研发的车型还未正式上市这里就已拿到样车,“这在过去凭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在这一年,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国际航运龙头企业香港太平洋航运和大连国合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在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同频共振,有效破解了学生上船实践难和企业用工荒等问题。
上述两所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协作的现象在天津并非特例。
早在199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行业主管部门退出政府序列转制为企业时,天津就明确其举办职业教育职能不变,实施了“各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的“两不变一不减”政策,这在日后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近年来,伴随着天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行业企业办学的做法进一步升级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发展新模式。
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世界知名企业瑞士GF集团、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天津市模具工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共建了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为企业研发精密模具,并将研发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用于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业联动”高效运行的背后,是天津探索形成的“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共促职教发展机制。该机制强调政府主导、统筹,行业企业参与、指导、评价,职业院校培养,研究机构支撑、服务,五方权责清晰、定位明确。
为了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天津吸纳行业龙头企业,先后推动成立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养老等7个市级行业指导委员会,组建28个产教融合职教集团。
天津的产教融合之路还在延伸。
回到“产教城融合”这一发展目标。从个体视角看,这意味着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后,不仅掌握的技能可以无缝衔接企业要求,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顺畅地升级学历,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
“以往的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关注点侧重产业。而产教城融合的理念,则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建设满足每个人发展需求的终身学习型社会,有了更丰富的人文内涵。”潘海生说。
始终站在国家高度攻坚克难——
不断前置的坐标
当地时间4月28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云揭牌”暨启运仪式以在线形式在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同步举行。这个由两所学校共同建设的鲁班工坊,将专注于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四大技术方向。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培养当地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迫切程度变得前所未有。
2016年起,在教育部指导下,天津市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创新设立并主导推动实施鲁班工坊建设,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服务国家战略探索出一条新路。当年3月,我国首个境外鲁班工坊在泰国建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