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教育如何走向深度
深圳有着“创新之都”“创业之城”的美誉。翠园中学作为深圳科创教育的“领头羊”,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向基础教育延伸,通过系统培训、互动实践、校企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着力培养科创英才,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科创教育体系,走出了科创教育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在2020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翠园中学的两个项目《防烫伤智能安全餐具》《具有飞行搜救能力的智能救生圈》荣获“萌芽赛道”最高奖项“创新潜力奖”。近两年,翠园中学共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金奖2项、银奖2项、专项奖5项以及其他各项青少年科创赛事奖励若干,走在了广东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前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激发学生兴趣,多维度搭建科创教育平台
创新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学校接连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背后都源于对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成立科技社团群,营造创新创意氛围。学校先后成立了航模社、3D打印社、天文社、编程社等十多个科技类社团。其中,艺术创客中心已成为省市区三级挂牌的创新实践基地,天文社获“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学校还整合社团,组建了科技联盟,从社团中挑选对科创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深度培训。众多创新的种子在翠园这片沃土中萌发。
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科技创新兴趣。学校开设了三十多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报一项研究课题,并尝试以团队的方式完成研究课题。学校每学期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成果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模型、设计方案等。课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创兴趣。
邀请高校专家开设讲座,培养科技创新思维。学校通过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普惠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众多专家来校讲座,如北京师范大学陈雄教授的《创新学习与数学建模》让学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感染与熏陶。
实际上,创新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提升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打造科技联盟,多层次凸显科创教育校本特色
翠园中学科创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学科素养的生成,也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校不断创造条件让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实验,自己动手把兴趣爱好、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科创学习模式。学校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需求为着力点,整合科技类社团,组建科技联盟,加强科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创教育课程改革,拓展校内外联动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逐渐形成“兴趣导向—课题研究—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的模式和路径。
组建科创教师团队,培养科创教育名师。学校专门打造了一支学术型、专家型、创新型科创教师队伍。因在为名校输送拔尖创新人才、进行科创研究、教学创新方面取得突破,2020年,翠园科创团队获评“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团队”。
建设创新实验室群,释放学生创造潜力。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科创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校目前已建成科创实践室、艺术创客室、天文活动室等十多个创新实验室,涉及多个领域,形成了集实验演示、动手实践、拓展探究于一体的实验室群。学校还配套了科创研究专项资金,保障了更多创意的实体化落地。
构建科创课程体系,实现特色项目校本化。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在于要有与之匹配、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课程。学校采用自主开发、校企合作引入校外课程、整合社会科创资源等方法,创建了涵盖二十多门课程的科技创新课程群,这些课程聚焦学生的计算思维与设计思维,既有注重思维训练的,又有锻炼动手搭建的,还有关注设计与展示的,形成了多点、多层、多样的科创课程体系。
深化校企合作,多渠道推动创意项目实体化落地
科技创新对知识面、专业度要求高,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作支撑,这对任何一所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非常有挑战。目前,中学生参加的科创比赛中,很多作品由于缺少实物、缺乏经济效益、重复率高等问题而遭遇发展瓶颈。科创教育的跨学科特性呼唤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校企“双导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引进“外脑”,借助外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搭建了高质量的科创成果孵化平台。学校与深圳本土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入企业以培养科技实物制造能力、促使实体创作和项目落地转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给每个科创团队配备校内和校外“双导师”,补齐了从创意到项目落地的中间环节。
商业、社会价值兼具,研究面向应用。学生的每个研究项目在立项时,学校都强调除了社会价值,一定要拥有明确的商业价值。科创导师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需求,让项目更加成熟而有意义。学生通过市场走访、问卷调查、实际测试等方法,使研究项目更完善。同时,企业还为科创项目提供培训指导以及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咨询。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孕育协同创新成果。学校科创团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性赛事。马俊楷同学的《自动飞行救生圈》项目,从3.4万件成人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胜奖。
理想的教育,要让学生从启蒙到专业化全程都“走得通”。这需要中学、大学以及社会的协同。校企合作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机遇,也使学校整合了社会资源,实现了由兴趣小组到科创竞赛、成果孵化、经验传承“一条龙”的深度发展。
围绕立德树人,全方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一方面要打破学科壁垒;另一方面要打破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实践体验。翠园中学以完整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载体,以丰富而有创新的实践体系为支撑,形成了不断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
完善课程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渠道。学校构建起涵盖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三大类别的课程图谱。基础型课程主要是基于课程标准,实现学科内知识内容的纵向整合。拓展型课程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型课程则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融合校内外的科研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挑战性课程,旨在培养创新型、拔尖型人才。
内引外联,丰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学校众多的科创类社团和研究性学习课题,成为学校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学校每年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节,让科创活动走进学生日常生活。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赴知名学府研学交流。
翠园中学每一项改革创新和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有一个逻辑起点:高质量发展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定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一定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去年,翠园中学荣获2020年深圳市“年度教育改革创新领跑学校”。翠园中学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推动教育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