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打造理想小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8-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3月19日,“向善家长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4月11日,“向善家长学校”专家课在善水湾小学举行,听课家长的表情能让人想象出课程的精彩。 2020年8月8日,“文明交通我指挥 争做文明西善人”活动,家长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劳动。

    教育作为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具有强大潜能。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中部的西善桥街道,拆迁户、低保户、外来务工人员大都居住于此,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如何让人人乐居的社区能够自发生长出来,为基层管理添加温情,更显关怀?在西善桥街道,这里的基层管理者尝试以教育探索答案,家长学校促进居民向善,全民教育促进居民自治水平提高,以教育为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他们竭力拓展教育更多可能的同时,一个向善、和谐、充满活力的理想小镇也由此诞生。

    7月17日,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的初见书房,一场普通市民与文学大咖的面对面活动正在举行,曾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浩,围绕其最新出版的文学集《匠人坊——中国短篇小说十堂课》,带领大家一起走近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等十位中国作家及他们的经典小说。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参与活动的市民中,学生家长占了很大比例,来自西善花苑小学的家长刘女士正是其中之一。她说:“暑假里,孩子在家闲着就爱玩手机,很感谢街道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和孩子有机会走进文学世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西善桥街道通过开办“向善家长学校”,设立开放大学、组织全民阅读、开展志愿者服务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家长们改变了以往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有了很高的参与度。以学校为原点,在这里,教育逐渐成为当地改变社区居民精神面貌、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理想教育小镇”从梦想成为现实。

    这里的家长学校火了

    西善桥街道辖区里有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房片区,拥有近4万套保障用房。按照整体规划,近年来,大量拆迁户、低保户、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迁入当地,人口由几年前的5万跃升至15万。

    “我们街道15万人中有低保户1500余户,仅齐修社区就有两劳释放人员2000人,这个比例在南京市算是非常高的。”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告诉记者。这样的人口结构,为当地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怎么办?

    “居民自治水平提高一分,社会治理成本下降一寸。”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徐立将突破口锁定在了教育上,决定在街道层面建设“向善家长学校”,以“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

    在提倡家校社共育的今天,开办家长学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西善桥街道,家长学校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无论家长的社会角色如何,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都希望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儿女的榜样。”徐立说,牵住家庭教育这个“牛鼻子”,就能够督促家长严于律己,并以此辐射至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群,推动更多居民一同“向善”。

    自2017年9月开始,“向善家长学校”便定期在区域内不同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前来授课。专家们有的从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角度切入,有的论述如何经营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有的强调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切中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每年秋季开学,我们的授课对象都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家长为主,指导他们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而到了春季开学,我们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毕业班学生家长身上,引导他们多为孩子解压。”“向善家长学校”负责人丁耿杰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家长获益,西善桥街道特意聘请了50余名有成功家庭教育经验的教师作为志愿者,以专家授课内容为基础,再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经验,形成新的教案,在更广范围内为家长授课。

    “我们对志愿者的筛选有两个要求,一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二是自身家庭和美幸福。”丁耿杰说。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校长张国香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志愿者工作比自己想象得难许多。他们要和家长们一起听专家授课,在彻底消化专家的讲课内容后,再进行二次备课。此外,为了更容易被家长们接受,志愿者们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心理特点,加入新鲜案例。

    4年来,“向善家长学校”的公益讲座已辐射至辖区内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平均每位家长参加3次以上,累计参与活动3.5万人次。在家长们眼里,它已经成为指导自己科学育儿的重要途径。

    西善桥街道将这种公益讲座的辐射效应归结为“357”定律:一个在校生及其父母是“3”;父母言行能够影响到爷爷奶奶,为“5”;再影响到外公外婆,为“7”。这也反映了“向善家长学校”成立的初衷——以孩子为核心,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带动更多居民一起向善。

    这样的讲座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连续举办多场后,曾有着不小疑虑的岱山实验小学校长郭卫星如今越来越有信心:“以前常遇见穿着拖鞋来学校接孩子的家长,遇见老师也不打招呼,甚至有时会和老师‘叫板’。现在这样的家长几乎看不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还会配合老师一起开展教育工作。”

    理想小镇的教育探索

    “向善家长学校”火了,但新的思考接踵而来:除了公益讲座,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居民整体素质?除了学校,还有哪些社会机构的力量可以倚靠?教育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社区居民的整体面貌?在“向善家长学校”成立一周年后,“理想教育小镇”推进办公室应运而生,以“大教育”助力社会治理的实践模式在西善桥街道初显雏形。

    何谓“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西善桥街道对此的界定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对区域内成员进行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育引导。

    在推进办办公室,身兼推进办主任的丁耿杰给记者看了一张2021年“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主要工作任务表。在这张表里,“理想教育小镇”的主要工作包括建设完善“向善家长学校”、开放大学,推进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行动、综合素质提升等多项任务,而在每项任务的“责任单位”一栏里,除了推进办和各个中小学、幼儿园外,还列着街道的党政综合部、工会、妇联、团工委、发展服务部、城市建设部、文旅中心等多个行政部门,以及下辖的10个社区。

    “这张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推进‘理想教育小镇’的实践途径。”丁耿杰向记者介绍,他们将这种模式总结为“四全”,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全要素发力、建立全年龄段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实现和教育关联的全产业链发展。

    其中,“全要素发力”是这一模式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小由是西善花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自爸爸去世后,妈妈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而无暇顾及他,他的学习每况愈下,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垫底”。但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每周日,小由都能享受免费的助学服务,有专业的教师们给他辅导功课,还帮他开解心中的苦闷。性格腼腆的小由渐渐敞开心扉,学习取得了不小进步,还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而这背后,离不开西善桥街道妇联的积极筹划。

    按照工作任务表中的计划,街道妇联全年要举办开放大学的讲座,建立全民阅读组织,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困难家庭学生补习功课,也是其任务之一。从2020年5月起,妇联依托家长学校,从辖区80余名困境儿童家庭中选了20多户有孩子学业帮扶需求的家庭,聘请专业教师为孩子们补习功课。除了补习学科知识,他们还约请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其积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帮助这些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各部门也会开始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自发地开展一些工作,”丁耿杰坦言,相比于几年前,现在推进办开展工作要容易得多,“‘大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西善开放大学主要服务的是社区中老年和儿童群体。为了让课程更有针对性,推进办专门召开了多场居民座谈会,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居民的切实需求,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小蜗之家”和“百老惠”等班级,教授环境保护、手工制作、养生等知识。辖区内,有些居民就业有困难,开放大学就专门举办技能培训班,帮助居民实现再就业。

    赵玉琴是开放大学瑜伽班的班长,自打参加开放大学的活动后,她的孩子惊奇地发现,原先那个做事缩手缩脚、动不动就会生气的妈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脾气也越来越好。“现在我有机会参加很多活动,认识很多人,除了照顾一家老小,我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赵玉琴不无自豪地说。

    颇为有趣的是,在很多社区文化活动中,学生家长成了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最好的“活招牌”。“家长是非常活跃的群体,哪位家长参加了活动,觉得不错,就会在群里分享,更多家长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丁耿杰说。如今,西善桥街道开展大型志愿服务、居民运动会等,都会通过学校邀请家长们参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