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打造理想小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8-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牵引促产业蓬勃

    初见书房位于西善桥街道夏家村路6号,走进书店,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摆在大门右侧的一排书架,上面摆放着教育类书籍。在这里,读者低价就能把书带走,差价由街道财政补贴。在书店二楼,有一个空旷的展厅,这里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摄影展、刺绣展和各个学校学生的作品展等,免费对所有居民开放。

    书店负责人缪琪告诉记者,2018年刚开业那会儿,很多顾客来店里只是四处看看,喝杯咖啡就走了。而现在,想要上楼看展览的人多了,愿意静下来翻翻书的人也多了,他们的营业逐渐有了起色。最近,街道工作人员正在和他一起筹划着将初见书房改名为“初见知旅共同体”,除了卖书,更多地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与文学大咖的面对面交流。

    其实,初见书房的变化,也反映着西善桥街道整体的文化变迁。从2019年开始,“全民阅读”成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西善桥街道要求下辖各个行政部门、社区和学校积极行动起来,每个单位都至少组建一个读书群,在线上、线下分享读书心得。与此同时,街道开展了红色经典阅读、读书征文、我与读书会等系列特色阅读活动,评选“最美书香家庭”“最美家庭读书角”“十佳读书会”,共同营造全民阅读的浓郁氛围。

    “西善青年读书会”由西善桥街道党工委创建,是当地最早建立的一个读书群,覆盖了街道所有在职青年干部。尽管日常工作繁忙,但成员们时常在线上围绕社区治理热点话题、法律法规问题、青少年教育等主题,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几年来,共有近百位青年提交了数十万字的读书分享笔记。“通过读书会,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互相督促学习,在交流中增进友谊,这也渐渐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会成员苏瑛说。

    西善桥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则是近年来当地人气颇高的一个去处。走进服务中心的大门,俨然走进了一所“微型学校”,瑜伽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演出小剧场……十余个为居民免费开设的兴趣课堂热闹非凡。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有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有刚刚退休的老大爷,有忙里偷闲的上班族,也有想学特长的家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郑磊告诉记者,他们“零门槛”对外开放,居民只要有意愿,都可以来报名。今年从年初开始,他们一共开设了瑜伽、形体、书法等16门课,从周一到周日都有课可上,根据学员需求,课表也可以灵活调整,“我们为大家聘请了专业的老师授课,确保大家能够学有所获”。

    这些文教活动场所中,受到最多“点赞”的,当数2020年初秋建成的白家山名人铭园。当时,躲避完一整个夏季骄阳的岱山社区居民外出散步,却惊奇地发现,与小区一路之隔的光秃秃的白家山变美了,临街的一面被改造成了古色古香、曲廊环绕的公园,山脚下则建设了一条总长为210米的书法浮雕文化墙。文化墙上镌刻了50多幅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法作品,还有包含长征精神、红船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的雕刻组画,与书法内容形成呼应。山上则精心设置了凉亭、回廊供人休憩,公园中心竹林七贤的雕像栩栩如生。名人铭园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几年来,该街道福润社区治安“零发案”,“12345”投诉工单不断下降,居民治安安全感提升到94%;永盛社区100多户居民,常年把家里的备用钥匙放在社区中心应急;齐修社区的公租房物管费收缴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在业内被视为“奇迹”。

    近两年,与教育关联的文化产业在西善桥街道逐渐发展起来,比如在岱山商业中心建设的“亲子文教街区”,与南京大型国企一起规划的“南京9424电影工园”……如今,走在西善街头,文化商店多了,棋牌室少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多了,乱闯红灯的少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大声嚷嚷的少了。环境的改变让当地的居民心情越来越好,幸福感油然而生。“你说幸福是什么?”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贾守林笑着说,“幼有优教、青年有为、老有所乐,那就是幸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