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七十载砥砺奋进 传薪火再铸辉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川北医学院坐落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发祥地南充市,是四川省政府部门举办的公立高等医学院校。1951年至今,学校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敬业、博爱、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想,建成一所以医学为主体,医、文、管、法、工、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动“365总体布局”,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筚路蓝缕 初心始终

    川北医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校址在南充市郊西山甘露寺。尽管办学条件简陋、基础薄弱,又历经二次建校、一次搬迁、五易其名,但创业先辈们始终牢记办学初心,坚守育人使命,发扬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秉承老区人民“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品格,从一间破庙、4间草棚开始,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己任,孜孜不倦、顽强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孕育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校之初,学校采取调整办学规模、缩短学制、修订教学计划以及开展专项支农活动等方式,积极支援农业、促进生产。以培养具有“敬业素质、博爱情怀”的高质量学生为目标,不断巩固教学建设成果,完善教学工作制度,积极充实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初次改制升格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1965年暑期,学校以“南充医学专科学校”名义预招专科学生。同年11月,南充卫生学校改制为南充医学专科学校,学制3年,学校正式由中专院校升格为专科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后,学校紧盯升格本科六要素,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新增专业为重点、条件建设为基础、机构改革为引领,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发展任务,为第二次改制升格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985年5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

    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学校牢牢把握国家高教大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办成“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为新追求,开辟新校区,建设新院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面开花,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千亩校园、万人大学”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宏伟目标,巩固和提升了学校办学精神的丰富内涵。2005年,学校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获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标志着学校本科教育跨入全国优秀行列。

    围绕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核心,学校以制定章程和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为现代化大学建设的抓手,以实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和探索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改革为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主线,以广泛合作、协同创新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和组建科研攻关团队为科研工作持续深化的举措,以拓宽医教研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基地提升服务能力和勇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职能建设的推手,谱写了一首永葆初心、砥砺奋进的进行曲。

    锐意进取 桃李芬芳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继续培养面向基层、信仰坚定、品德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底蕴、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2016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部门纳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临床医学学科于2018年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重点学科一个、四川省重点学科一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含建设)学科25个、四川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个,学科实力持续增强。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制定了《川北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川北医学院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等,强化人才引培、优化教师管理。目前,学校有教师1200余名,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留学归国专家学者近100人,形成了以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素养道德建设,被评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

    专业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学校建有21个学院(系、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其中,两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4个为四川省特色专业,4个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应用型本科示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4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直管附属医院和2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3所教学实习医院。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学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个、省部级科普基地一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一个,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90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0余项。教师学术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刊用。学校公开出版刊物《川北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铸魂育人不断强化。学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强化党建引领,聚力协同育人”一体化“三全育人”模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医德文化节、读书文化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打造全国知名的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答疑解惑;完善学生奖惩助贷工作,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专项培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积极推进“易班”计划推广应用。 

    对外交流深化拓展。学校招收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留学生600余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院校和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南充市开展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院合作全方位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医院院长年会‘走进大西南’——天府峰会”等有影响力的会议活动。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佳绩;临床、护理、口腔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名研究生获“全国百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近3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高位,毕业生在祖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一线挥洒青春热血、贡献智慧力量。

    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学校深度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救援救治工作,获得社会高度赞扬。其中,一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学校抗疫青年志愿服务队被共青团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多人次及组织获评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集体。此外,学校还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开展营山县、稻城县、壤塘县等多地区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获评“省直机关(单位)精准扶贫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对口帮扶优秀单位”。

    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

    今后5年,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面对宝贵的发展机遇,学校制定了川北医学院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加快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学校将继续聚焦“365总体布局”更名医科大学、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拓展办学空间“三大核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学校还将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新医科建设,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继续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学校将继续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大学城川北医学院校区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提升现代化办学水平;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师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权责一致、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对外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