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资源培养有为青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声不断高涨,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激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转变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红色资源遍布祖国各地,为高校现场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也为高校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内容、强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革命精神内涵,努力打造特色文化课程,力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革命历史进校园,大学课堂进旧址”双向互动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现革命传统资源向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比如,带领汉语言文学、美术史、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学生走进革命旧址,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转战陕北路线、走进中共七大会议旧址等,与革命历史结合,融入生活实践,让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广阔的社会实践当中。

    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拓展教学理念,转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一套形式新颖、强调参与和运用能力的红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近距离感受与聆听中重新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难、奋勇前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与一个个用血与肉铸成的英雄对话,鼓励大学生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更好担当使命报效国家。

    高校应深入分析大学生认知特点,针对红色资源逐渐开发完善展示式、体验式、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维现场教学模式,借助丰富的革命素材、鲜活的教学场景,有效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亲和力与感染力。此外,现场实践教学可以从前期的活动策划、人员组织、材料搜集、现场展示,到后期的活动总结、活动宣传等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有效平台。

    强化学生品格历练,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课程开发为重点,以红色教育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努力做好红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鲜明的红色校园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红色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和有效转化,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激励大学生点亮青春梦想,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作者单位系延安大学文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