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策略发力改进机器人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下,人工智能逐渐应用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机器人教育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

    机器人教育主要涉及计算机、软件编程、数学、机械、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而机器人既是主要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工具。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机器人基础理论、制作的基本技术知识和程序构造等,在探索机器人的程序构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同时运用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创新设计机器人,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

    机器人教育的实施,对小学生科技学习兴趣的激发、动手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足。

    首先,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目前的机器人教育,没有统一的机器人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教学依据,也由此导致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忽视了学生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一般以信息技术教师和外部机器人培训机构的临聘教师为主,缺乏专业化的机器人专职教师。

    其次,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机器人教育的课外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限制,容易流于形式,存在学生走马观花,看热闹的现象,缺乏对机器人的深度了解和学习,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再其次,机器人比赛与机器人教育互补性不强。机器人比赛是学生可以学到机器人知识的一个实践平台,机器人比赛应当达到以赛促教,教赛相长的效果,而目前这一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目前机器人比赛多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商业痕迹明显,无法体现教育特色和机器人教育的育人目标。

    改进小学机器人教育,可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第一,优化机器人课程体系与教学策略。依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机器人教育课程标准,将机器人教育课程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对现有机器人教育教材进行重新规划和修订,提高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课时的比例,同时保证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除此,还要保证建设场地、配置资源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设备条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提供学生将机器人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有机融合的实践机会。

    第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优势。机器人教育课外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装备条件,可对接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实现资源共享,带领学生在课外去活动中心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定期组织成果展示既是体现活动质量和效果的方式,也是激励学生和促进学生的重要抓手,课外活动需丰富展示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机器人学习中去。

    第三,以赛促教,教赛相长。严格把关,提升机器人竞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明确比赛的目标是通过比赛来促进机器人教育,而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和教师对于机器人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关注机器人教育,从而促进机器人的教育教学,最终达到教学和比赛共同进步的效果。

    (作者单位系云南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