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 一生秉烛铸民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中国成立后,基础教育领域亟待改革,以霍懋征、斯霞等为代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探寻教育规律,探索适合中国的教育改革道路。霍懋征倡导“以爱育爱”,提出教育改革要遵循“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原则,创立了“五多四好”的“霍式教学法”,带动全国一大批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斯霞创造了“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识字教学识字量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启发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母语教学规律。她们的实践,对今天落实“双减”政策仍有很大启发。

    “人民教育家”于漪,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提高。1985年她走上校长岗位,大刀阔斧改革,扭转教师队伍涣散局面。退休之后,她谢绝民办学校高薪聘请,投身实践“师徒带教”模式,成为教师成长的“垫脚石”。90岁的她拖着病痛的身体,依然奋斗不息,关心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关心年轻人成长,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锐意改革,激活每位教师的发展自觉。他制定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主任责任制”,以提升学科教研质量;他提出“前移后续”的教研方式,以确保教师专业知识扩充和专业能力提升;他还成立项目团队,组织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高级研修班”,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除了关心专业成长,他同样关注教师的情趣、心态、品德、爱好等方面,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

    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探索学校用人与培养人的有机统一,让成长中的教师和成长中的学生进行能量互动。她建构了整体提升教师质量五大机制,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第一步就走上终身成长的伟大旅途;她建立高境界师德引领机制,强化教师之德,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她设计高志向发展动力机制,与全世界的教师成长体系保持最充分、最直接的互动和交流。

    多少人民教师,以己为旗,传延师道,甘做后辈“垫脚石”,只为教育事业活力永存、亘古长青,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之楷模”。

    教师评价

    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时代楷模”陈立群履行了一名校长和人民教师倾心育人、无私奉献的职责与使命,大家应以他为榜样,把更大的热情投入立德树人和乡村振兴事业。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丽萍说:“陈立群校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惧艰苦、婉拒高薪,不忘初心、至诚为民。从陈校长的事迹中,我看到了理想的意义与信仰的力量。”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王延辉说,陈立群校长最让人动容的是他四十年如一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情怀。他潜心育人,承担起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他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一生赤诚献教育,万千桃李尽芬芳。”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三小学校长华珊说。陈立群拥有如水般纯净的教育情怀,他胸怀理想信念,葆有高尚道德情操,以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投身教育,帮助无数青少年成才,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令人感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濠说,学习陈立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片丹心为学生的精神。作为教师,要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个心愿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在贫困山区,孩子们更需要教师的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镇中心小学校长田腾说,“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我们要像陈立群校长一样,激发有限教师的无限能量,给贫困地区的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社会之高标:报国心虔 柱石之坚

    【教师故事】

    1932年,经中国共产党介绍,他被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聘为教授。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创新课程体系。他编写了《世界发明家列传》《世界思想家列传》,启发青年学生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将他们的言行作为“自己做人的指南”。

    他就是钱亦石,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红色教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董必武称誉他是“最优秀的教育家”。

    1936年西安事变后,钱亦石以治病为由远赴日本东京。他以写作《产业革命讲话》为掩护,给留日进步学生详细介绍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上海救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师者精神】

    从组织学生运动,反抗旧势力,到编译革命书刊,奔波讲学,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再到率领战地服务队,出入枪林弹雨,开展宣传慰问,动员沪杭线地区人民,实行军民联合抗战……钱亦石一生将教育实践与革命运动结合,胸怀虔诚报国之心,奔走呼号,引领同胞奋起抗争、为民族解放而战。

    像钱亦石这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投入教育事业、为救国救民呕心沥血的教师不计其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举旗者,他早年发表文章和演讲,在广大师生与民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把《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至北京,大力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努力下,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从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党艰难起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危机四伏。在白色恐怖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党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泽东为他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人民教育的旗手”成仿吾的一生,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主持筹建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等“战火中的大学”。仅陕北公学就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为抗战培养出了6000多名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又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积极开拓者。

    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年轻时弃文从理,远渡重洋,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学成后,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古稀之年,他仍潜心办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一心培养国之栋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广大人民教师发挥学业专长,在各项建设事业中不畏艰难、奋斗不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新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时刻准备着为国奉献力量。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林徽因带病日夜操劳,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梁思成研制共和国首都北京城市规划方案。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后,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等纷纷发表演讲,鼓励青年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人民教师、工人和技术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研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完成了多个技术项目,为“两弹一星”研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周培源、苏步青、王大珩等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等,为推动高考制度恢复贡献力量。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广大高校教师亦有骄人成果,为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贡献了智慧。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人民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太行山创建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继2003年“非典”后,勇战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践行共产党员教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担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的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他曾对学生说:“希望身处校园中的你们也做一粒人生的好种子,扎根祖国大地,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去收获丰盈的一生。”袁隆平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斯人已逝,杂交水稻是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馈赠。

    不论是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发展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又或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献身……无数人民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找到报国之路,他们的爱国心报国情,是世人之楷模、社会之高标。

    社会评价

    钱亦石病逝后,武汉各界在汉口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的挽联上写着“哲人其萎”,表达了对钱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