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谱好闽派文化育人新乐章
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要善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闽派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朱子文化、船政文化、妈祖文化和永安抗战文化等内容,涵盖着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谷文昌精神和廖俊波精神等谱系,聚合着“闽派批评、闽派语文、闽派建筑、闽派书画”等维度。
福建师范大学是“闽派批评”和“闽派语文”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发源地和建设高地。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将闽派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文学创作根脉,在赓续传统、濡化氛围和融创业态等方面下功夫,以繁荣校园文化为圆心,以文化教育、文化创作、文化建设、文化交流为抓手,形成辐射全员的文艺创新实践的全过程教育体系,从而以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端的平台和更集中的优势,打造具有闽派特色的文化品牌,逐步建构起一整套、全方位、有实效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入选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奏响闽派文化育人“主旋律”
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家国情怀,以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都承载着为民报国的文化传统。福建师范大学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文化育人首位,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闽派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闽派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贯穿育人育才全过程。把“德”作为衡量文学创作的首要标准,对于抄袭、剽窃、盗用作品的予以一票否决,将不诚信行为记入档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在具体人物与故事情节之中。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的过程,青年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学习和书写,能够更加真切地认识闽派文化、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入学前到毕业后,文学创作评价标准都能够发挥导向作用,由心而生的每一篇文字就如同黄钟大吕,不断激励学生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福建师范大学历任党政班子、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团队都十分重视文学育人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坚持以文学创作为纽带,不断激活百年办学经验,依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名师力量,深度挖掘闽派文化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建设工程研究基地,完善课程思政“滴灌式”建设方案,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不断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模范。
以练强专业本领为基石,吹响闽派文化育人“集结号”
福建师范大学结合新时代特点与要求,注重从学术角度解读闽派文化,创新日常教学内容,将文化育人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推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5门,讲清楚闽派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让青年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和理解融汇于闽派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准确把握滋养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文化土壤,总结归纳的“闽派特色中文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聚焦功夫在诗外,以学生自办刊物、文学创作大赛、尊师助学基金、文化长廊和文学周等载体为媒介,年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312场,搭建起闽派文化展示舞台。从国内高校创刊时间较久的学生刊物《闽江》到连续举办11年的文学创作大赛,正式出版《沉默的歌唱》《时间的剪刀》《云起在他乡》《青春的纪程》《逐梦的流觞》《震颤的琴弦》《生命的河流》等9套13本创作文集,让青年学生在日常文化实践中表达对闽派文化的理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以启动文学创作文库出版工程为契机,福建师范大学率先在省内发起“散文行动”,面向青年学生征集散文原创作品,集聚作家进校园活动和建设文化长廊之力,营造“全民写作”的浓厚氛围,闽派文化通过创作之笔渐成濡化之势。
以培育审美心灵为目标,敲响闽派文化育人“奋进鼓”
福建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抓好顶层设计,发挥人文和艺术学科优势,集聚研究力量,着力统筹书法、美术、音乐和舞蹈等美育资源,开设以闽派文化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让每名青年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加强文化氛围优化,以闽派文化为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打造文艺精品和建设美丽校园。与上级部门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放飞梦想——青春歌会”打破传统的舞台限制,将舞台搭建在宿舍楼群中,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学生日常生活,得到师生热烈欢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以融入国家发展为使命,唱响闽派文化育人“重头戏”
福建师范大学探索的闽派文化育人模式,不再囿于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而是搭建起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平台,让青年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实现青春梦想、汇入社会主潮。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始终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校内校外协同创新,同北京十一号传媒有限公司、福建新思路集团等32家公司建立联系,与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电影公司和138所中小学共建文化交流基地,打造红色文化专题研习平台,着力解决文化共享共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充分发挥“五缘”优势,将学生文学创作大奖赛优秀文学作品,以《镜子的背面》为书名在台湾结集出版。该书走进台湾高校、中小学和知名书店,反响热烈,赞誉颇多,成为两岸青年相知相交的“媒人”。与台湾中华多元智能教育协会合作,在台举办“少年文学家”征文比赛活动,吸引4000多名台湾中学生参与。连续5年开展“两岸榕缘·文学行脚”大学生文学研修营,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师生深入交流文学创作;每年举办两岸研究生人文论坛,吸引20所高校研究生参加,促进了两岸学子的学术交流和心灵契合,拓宽闽派文化影响力,提升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度,得到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将文化转变为生产力,以闽派文化为核心,衍生系列文化产品,将闽派文化送到田间地头、矿山工厂、校园军营和社区,走进千家万户,走到大街小巷,让更多人共享优秀文化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和新资源,助力文化品位提升和消费升级。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福建师范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四位一体”激活闽派文化思政基因,为闽派文化插上“活化”之翼,赋予其育人效力,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凝神聚力、铸魂立魄,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叶祖淼 余成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