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教育课程 在百年流变历程中传承
一所学校拥有百年历史,积淀厚重文化,是学校的骄傲。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创建于1866年的朝阳书院,有着150多年的办学历程,朝阳书院文化不断发展、延续。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朝阳小学都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信念,自觉担负着培育家国民族脊梁的责任,家国教育贯穿于学校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跨越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走进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深入了解家国教育课程建设,才看到了这里独特的教育风景。
传承文化,构建家国教育课程体系
朝阳小学家国教育课程理念生长在创始之初的朝阳书院“教化民众,使之向善、向真、向上”的办学目标中,体现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完善于抗战时期的“良师兴国,学子振邦”办学理想,明确了教师、学生担当的家国责任;发展为今天的“启智强国、兴邦育人”课程理念。家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突出,通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之心、兴国之魂、强国之志。从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清晰地看到了时代的印记和学校对自身教育哲学、历史文化的传承。
学校家国教育课程也在传承中创新。创始之初的朝阳书院组织学生诵读“四书五经”,以此讲学论道,教化民众、培育良好道德,纯化社会风气、国家风气。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爱国剧场”为育人渠道,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抗战时期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实用小学(后与朝小合并)的“实用课程”落实职业体验,培养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改时期学校站在未来思考现代教育,基于“三个面向”提出“未来教育”理念。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学校担当起了为国家培育未来栋梁之材的使命,师生肩负起了兴国安邦之重任。此时,学校以“科创课程”“综合实践社会体验课程”培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家国教育课程。走过百年历程,从碎片化走向了整体育人的教育改革之路。家国教育闪亮地镶嵌在了学校课程中,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有效落地,课程思政在这所学校成为了现实。
家国教育课程应统筹各学科、各类活动,整体规划凸显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课程的价值导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全学科、全域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型综合人才。
在“启智强国、兴邦育人”理念下,朝阳小学顶层设计了家国教育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爱国情”“担当力”为目标,以“五爱、四力”为双主线设计了多个课程群。通过课程浸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国教育理念不仅聚焦在爱国主义情感上,还立足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上。家国教育课程将情怀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育人”与“育才”、“教”与“育”有机整合。聚焦人的成长,以“一撇”培育家国情,“一捺”培养担当力,用“人”搭建起了立德树人下的家国教育课程框架。以此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施。引领着朝阳教育人在百年流变的发展过程中矢志不渝坚守学校创始者的教育追求,在传承与创新中担当起了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使命。
“五爱”融情,厚植家国情怀
报国、强国要以爱国为基础。“爱国情”目标下的“五爱”教育是朝小“人”字形课程框架的“一撇”,是课程双主线中的一条情感线。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和祖国饱含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爱国家并愿意为家庭和睦、祖国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情”目标下的“五爱”系列课程将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国家教材中的家国教育元素有机融合,构建了凸显校本特色的育情、立德课程群。
“五爱”课程,从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家庭5个方面整体规划。围绕“五爱”5条线设计了“吾家有礼”“金色朝阳”“碚城故里”“胸怀祖国”“童心向党”5个单元的课程,即:追寻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党的优秀儿女事迹的爱党课程;追溯中华文明、礼赞祖国发展、感受国家力量的爱祖国课程;知晓碚城历史,欣赏故里山水,探寻家乡特产的爱家乡课程;养习文明礼仪、欣赏多彩校园的爱学校课程;学习传承诵家训、立家规、晒家风的爱家庭课程。引导学生爱党立信仰、爱国育情怀、爱乡展荣耀、爱校添光彩、爱家扬风尚。通过课程实施情怀育人,加大情感共鸣,涵养家与国的真挚感情,培育良好道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年级入学季“节日课程”充满趣味。将养成教育、爱校教育及学科知识融入“节日”中。开发了“走走节”“朋友节”“文具节”“水果节”“植物节”等“节日课程”。在“过节”中训练礼仪、习惯,并随机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在玩中无意识地学习知识、训练规则、爱上学校。幼小有效衔接,浸润爱校、爱班、爱同伴的情感。
运动会入场式爱国教育系列课程精彩纷呈。创意设计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入场式艺术课程。每年一个主题,“大美重庆,魅力山城”课程,由班级代言重庆各区县,展示家乡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大美民族,多彩文化”课程,由班级代言全国各个民族,展示多元民族文化;“大美中国,山河秀丽”课程,由班级代言全国各省区市,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祖国各省区市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
运动会入场式可谓多彩的综合艺术课,将体育与艺术整合,呈现了一场场精美的文化盛宴。各班从服饰、道具、头饰、音乐到队列都精心设计,以歌曲、朗诵、快板、舞蹈、展演等多样方式生动诠释了民族精神、美丽中国、秀丽山河。
学校以独具匠心的育人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化、文学的美妙世界,带着学生去体验、探索、想象与表达。用创意的表达方式,把爱国、爱民族、爱家乡落实到学生的活动中、课程中。让运动会融入文化,成为育人的艺术殿堂。
家训文化课程创新育人方式,彰显文化育人魅力。家训课程重构了学习同伴,拓展了学习空间,成为家国同构、家校协同育人的特色课程。开展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点连线,多空间、多主体立德树人文化活动。以诵读家训、提炼家训、诠释家训、讲述家训故事、创编并吟唱家训歌曲、表演家训情景剧和音乐剧等课程形式推进。为保障家训文化落实在行动上,每个家庭签订《家训行动公约》,促进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规则,从简单向行为示范转化。家长是孩子的行为导师,家庭中不仅要教育孩子,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受教育者,都应该践行家训文化,遵守家训文化下的“行动公约”,亲子间应该互为成长共同体。家训文化课程让文化走进了家庭,转变了家庭育人方式,从说教走向了文化育人的高度。
疫情防控期间家国教育课程变“危机”为契机,在典型事件中育人。2020年初,学校充分利用疫情这本“活教材”,开发和实施了以“宅家立国,学科育人”为主题的“疫情下的家国教育课程”。设计了“主题活动+学科教学”,即:“1”主题、“N”学科的“1+N”课程框架。让“家国教育”在“宅”家学习中得到升华,把疫情和假期变成孩子们成长的机会。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用好疫情这部教科书,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上好家国教育课。拓展学科学习领域,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了解防控措施,学习先进事迹,感受祖国力量。于是有了语文学科上“疫情事件中的创意阅读与表达”“从新闻事件中感受祖国强大力量的论坛”;有了数学学科上“从数据中看疫情”,用数学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疫情,用数学思维去分析疫情;英语课堂上,鼓励亲子阅读和排演疫情中的英语绘本《妈妈要去打怪兽》《武汉加油,我们等你》等;在科学学科中,以科学幻想、科幻绘画、科学小课题研究方式探究疫情中的科学原理,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幻想解决疫情防控难题;美术学科通过绘画、手工、粘贴等艺术形式感悟疫情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学科,师生同屏演唱和创编疫情歌曲,从音乐中体悟家国情怀。
通过疫情下家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那些数字、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教训、那些反思中感悟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知你、我、他都不是局外人,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家国责任,而且还要有承担责任的本领。
除此以外,“五爱”主线下的党史学习沉浸式体验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之家训文化、中草药、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创意学等课程,乡村振兴面貌新家乡美课程等都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优势,提升了育人质量。
“四力”赋能,培育担当能力
爱国不仅仅有口号、有情感,也要有志向和行动。而行动则要靠人的本领、能力支撑。何谓“家国教育”?简单说就是对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教育与培养。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情感转化为行动。勇于担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责任。创新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应该努力推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对国家而言,培养创新型人才,承担“兴国安邦”责任;对个人而言,成为综合型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