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疏导要特别上心
据媒体报道,为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全面激活大中小学生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机制,集聚全省大中小学校近300条心理支持热线、173个高校网络心理服务平台、6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等资源平台力量,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实际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在技术层面,由于当前的心理疾病诊断量表只能描述出心理行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却不能呈现出引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这导致对儿童心理健康危机问题的干预难以对学生家长或学校老师起到预警作用,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只能在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特征后再进行干预。在社会层面,根据研究显示,家庭问题和亲子关系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部分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孩子都是因上网玩游戏以及作业问题与家长关系不断恶化的。由于家庭关系紧张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是很难被学校老师知道的,这导致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家校联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学校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与学生在家庭的实际表现差距巨大,导致家长、老师、学校等各方面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有效交互,进而无法迅速解决问题。
客观来看,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也无法单纯依靠政府、学校或者家庭其中某一方的独自努力而达成效果。正是因为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无法配合干预而导致对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后的响应速度太慢或反应过度,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因此,家庭、学校、政府需要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宣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其中提出,到2022年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为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扩大对各个层面的宣教范围。对于主体中小学生而言,要从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小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对于学生家长而言,需要学校以及社会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指导、父母课题等课程,并为家长们推荐适合其孩子年龄的相关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赋能家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提升识别以及应对子女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指导家长对疑似以及出现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在师资培训方面,建议实现教师心理培训的全覆盖,全面提升班主任、辅导员等专业老师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重点提升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情绪识别能力以及谈心、疏导和家庭教育的辅导能力,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专业的帮助。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容忽视,家长、学校、社会尤其需要共同合作,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