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精气神,拧成一股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宝塔山到抗大旧址,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枣园革命旧址,陕西师范大学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日前重走革命之路、感悟建党初心,制作《延安·青年》系列微宣讲视频,讲述党史故事。

    近年来,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凝心聚力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奏响党旗引领和教育报国相融相长的奋进之歌。

    “保持精气神,拧成一股绳,重中之重就是深植在每个党员干部心中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董辉说。该支部近年来探索出以支部委员会委员为党建带头人、教授党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工作推进方式,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激发了党支部“群雁”效能。

    2017年,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4年来,全国近20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在该专栏发文近30篇。专栏审稿专家、陕师大副校长任晓伟说:“通过办专栏,我们不仅实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阐释,也在努力构建前沿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还为知名专家、青年教师、广大学生搭建了切磋进步的学术平台。”

    “2017年至今,我们已发布微信推文1800余篇,10余件作品在教育部组织的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中获奖……”介绍着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学院党委党建“互联网+”红烛先锋工作室编辑刘瑾芮感叹,“今后将继续紧追党建热点、盘活工作思路,让党建活起来。”

    今年是研究生卢青加入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第5年。5年来,宣讲团的足迹从高校、中小学,走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课堂”从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40年,讲到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卢青也从团员成长为团长:“我见证了330余场宣讲,在一次次撰稿、审稿、试讲、宣讲中逐渐成长,每一场听众真切的反馈累积成我们再出发的动力。”

    90多岁的学院退休教授、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清源虽然腿脚不好,但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30年来义务为大中小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320余场,讲授党史新中国史,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听众达11万余人次。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支部党建和教学科研两者形成良性循环,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适时联动、有机补充的‘集群’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说。

    目前,学院已形成多门特色选修思政课程,建设了以革命资源为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识必修课课程体系。其中,“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程上线“学习强国”一级平台,累计观看量超过2000万人次。

    今年9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学生党员赵博韬走上实习讲台。谈起学院几位榜样教师,他满怀感恩:“他们是我树立自信的源泉,也是我不断追逐的光。”

    “西部红烛,两代师表。”据统计,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超过70%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奋战在西部基础教育一线,循着前辈们的脚步,在西部大地上发光发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