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协同培养新型水利工科人才
(资料图片)
9月开学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周冰逸正式开始了直博一年级的生活。她至今仍然记得,在来自3个学院小组同学的通力合作下,作品“兼顾水下风车发电的新型水闸”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时的喜悦。
“我们团队4个人分别来自水利水电学院、水文水资源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等3个学院。智慧水利产业学院组建后,3个学院打破了行政班级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展跨学科课程学习。”周冰逸表示,这个项目是自己直博的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已由传统的防洪、饮水、灌溉,向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转变,向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河海大学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与水利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传统水利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于2019年联合政府、行业和重点企业共同打造了智慧水利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同培养新型水利工科人才。3年来,河海大学为我国水利事业输送了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水利人才,本科生到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就业比例达86.5%。
重构课程: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本科期间,周冰逸除了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还选修了城市水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邻近专业的交叉类课程。
“这些课程一方面更加符合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专业口径,增加了学习兴趣,还为我们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要求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周冰逸说。
河海大学副校长、智慧水利产业学院院长董增川介绍,智慧水利产业学院依托3个首批水利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基础雄厚。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着力构建了知识、能力、价值三维耦合的水利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框架。
“在邀请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新框架的同时,强化价值塑造,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并将工程伦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融入到水利专业教学中,深化工程专业通识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双线融合,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引领性。”董增川说,智慧水利产业学院首创以“工程水文学、给水排水工程、城市水利工程”为核心的能够支撑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务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对产业的支撑。
在周冰逸看来,智慧水利产业学院是比较有特色的学院,尤其是一些跨学科交叉课程、项目驱动课程、问题导向课程等课程群的设置。“课程群聚焦复杂工程问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打破了传统行政班级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方式,重在能力培养而不是传统的知识学习。”周冰逸说。
重构实践:打造共享型实践育人平台
毕业5年多,河海大学校友成浩科已担任芜湖市三峡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从事长江大保护工作以来,他协助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区域公司落地项目10个,落地投资超过160亿元。
“在校期间充分的实习实训,让我到岗后成长很快。”成浩科说,得益于企业导师及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训优势,在校期间他不仅有机会参加水电站、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的实习,还参与了长江堤防检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大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河海大学智慧水利产业学院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等单位共建28家融教学、生产、研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工程案例实验室、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校企共建国家及省级工程实践基地等措施,打造了集教育、培训、研发于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强化实际工程场景实践。
在培养方式上,构建了工程概念训练、专业技能实验、创新设计实验、工程科研实践“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形成了实践育人机制。此外,还着力强化创新创业训练,通过举办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破解以往对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培养薄弱、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的难题。
“企业深度融入,一方面协同配合,结合岗位需求,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等。另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分工,安排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此外,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河海大学智慧水利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说。
“为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仪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交三航局向河海大学开放工程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该基地由一个结构试验大厅和23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双方共同开展深水港口建设技术攻关,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培训员工,推动了沿海深水航道和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的巨大进展。”河海大学兼职教授、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锋说。
重构管理:“政校企”三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
面向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与水利现代化建设需求,面向未来的跨学科、复合创新型高素质水利人才培养,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治水及智慧城市群建设,如何促进水利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紧密对接?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如何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和引领性?
“必须统筹‘政校企’三方的优势资源,开展高素质复合型水利人才培养改革。”董增川说,在智慧水利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政校企”三元主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政府从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入手,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明确三方责、权、利;同时也负责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利益和矛盾纠纷;此外还是监督者,督促指导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并做好相应的评价与考核。学校层面主抓人才培养,企业则协同参与人才培养,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
“‘政校企’三元协同,不仅是凝聚发展合力的模式创新,也是激发产学研活力的机制创新。”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辛华荣说,精准把脉江河湖库,助力江苏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是江苏水文新形势下的新使命,必须要借助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构建智能感知的立体监测体系;同时也要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在着力提升水文测报能力、服务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河湖管护能力等关键领域,进行更深入的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智慧应用的专业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水文信息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