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师范培育未来大国良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此基础上,华东师大还致力于探索智能信息技术优势应用于学习分析,尝试对师范生群体和个体进行教学能力画像,持续获取和分析师范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数据,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通过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标准化、培养过程的可控化、培养方式的信息化、培养评价的精准化,华东师大师范专业的培养能力和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探索英才导向的智能教育新范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智能教育融合,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华东师大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服务相融合,探索“六年一贯制”本硕衔接的卓越教师教育体系,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与智能教育、融合教育与准入职实践贯穿全程、层级递进成为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快速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成为学校面临的现实需求。针对在校师范生,华东师大在全国首推“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指导师范生掌握在线教学的核心能力。针对在岗教师,华东师大主持研发的全国首个“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已被多个省市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与评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华东师大正在研制“课堂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将惠及更大范围的教师队伍建设。

   搭建协同育人大平台,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70年来,华东师大紧密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园区、社区协同合作,与基础教育学校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挥教育辐射功能,助推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华东师大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海南、上海“五大新城”等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大学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与深圳、天津、重庆、苏浙皖及上海的临港新片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与四川凉山、云南丽江、贵州省等开展组团式帮扶,在教育综合改革、师资培训、科学研究等领域深化区域创新合作,积极探索更高质量、更全面服务于教育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发展贡献“华东师大方案”。

    今年正逢华东师大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开办10周年。紫竹基础教育园区是华东师大与闵行区政府部门、紫竹高新区三方联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园区占地面积231亩,学段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创办10年来,园区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办学品质飞速提升,为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智力支持。

    刘思薇是一名耕耘在华东师大附属学校的年轻教师。2014年从华东师大毕业后,她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母校华东师大三附中任教。尽管工作时间不算长,她已获得了2020年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021年上海市“崇明杯”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但她却认为:“更令自己骄傲的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拿的上海市志愿抗疫优秀案例一等奖。”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她坦言,是华东师大给了她底色,三附中给了她底气,学生的进步给了她信心。“学生会思考‘我是谁?未来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而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思考‘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甚至是‘我能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什么?’在个人得失之外看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有信仰,心中有家国’的新时代青年。”她说。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华东师大与芜湖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华东师大芜湖外国语学校。这所15年一贯制学校,是华东师大在上海之外建立的首所K12学校。依托华东师大的教育资源,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教研、对外合作等多方面,与上海基础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对接,并形成了强英语、重科技、厚健康的办学特色。学校自2016年建校以来,发展势头强劲,办学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已成为市校合作办学值得借鉴的实例、区域教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为了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优质教育和人才资源,华东师大实施“硬举措”,把附属公办学校建在海南省的县镇上。成立仅3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不断实现澄迈教育的新突破:学生获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县考、联考和中考成绩屡创佳绩,学校被评为团组织“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海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培育校”……依托华东师大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资源,澄迈实验中学在全县教育中显现出了示范带动作用,不仅吸引了大批优质生源回流澄迈,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加盟,正朝着海南省“高品质示范性学校”目标高速发展。

    凸显教育重镇优势,深度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华东师大不断强化教育的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探索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学校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寻甸县,从借力教育信息化帮助寻甸教育实现“换轨超车”,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员参与的教育帮扶“结对”体系;从助力寻甸柯渡中学打造“红色教育+绿色教育+智慧教育”标杆学校,到派出教育专家团队协助编制寻甸“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从教育扶贫到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华东师大的教育帮扶连续交出优异答卷。优质教育“基因”的“植入”,触发了寻甸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0年初,华东师大以教育信息化确保“停课不停学”,为寻甸县量身定制“2020年度云南省寻甸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推出81门精品线上课程,全面覆盖寻甸中小学语数外教师共2480人。

    除寻甸外,华东师大面向更广大的受援地区,组织开展了各类干部高级研修班、“卓越教师”暑期培训班、“名校长高峰论坛”等培训和研究活动。仅2012年以来,培训乡村教师就超过70万,有力助推了受援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和管理发展理念的革新。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准助力校友实现教育梦想

    2020年9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启动为期10年的“教育筑梦”计划,助力奋斗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校友实现教育梦想。首批“70个教育梦想”得到了华东师大67个基层党组织的精准结对帮助。师生们奔赴全国21个省份开展百余次主题讲座,带去近万本书籍、大批教学用品……还邀请50余位“筑梦人”所在学校师生走进师大校园,参加各类培训及调研。

    华东师大2008届毕业生甘甜,现在是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的一名生物教师。她的教育梦想是依托新疆乡土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多学科渗透融合的“生态文明教育”乡土课程。在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和专家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她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试行课程的教学反馈让人惊喜,该项目也吸引了八一中学教研室、乌鲁木齐市生物名师工作室等更多教师的参与,团队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提升这些新疆发展未来接班人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家国情怀,就是为生态强区、文化润疆培根启智。

    今年教师节,华东师大又启动了第二期“教育筑梦”计划,将持续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和打造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70年来,华东师大参与并见证着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革故鼎新的光辉历程。站在新起点,华东师大将以卓越育人回应国家和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符哲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