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细笔 勾勒高质量发展蓝图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 江苏篇
2020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凭借雄厚的办学积淀和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踏上了新的征程。
新的发展方位,赋予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动力。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高质量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学校胸怀大局开新局,注重内涵促提升,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将2021年度定为“教学质量提升年”,围绕“质量立校、质量育人、质量立业”,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关键环节,从部署到落实,多维、精准、持续发力,用精工细笔,勾勒出一幅催人奋进又脚踏实地的教学质量提升蓝图,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质量立校,是本质,更是核心优势
高质量教学是学校生存之本,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与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学校质量立校、高质量发展标定正确航向。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召开以“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全校教学工作大会,推动广大教师领会精神、凝聚共识,确保质量提升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校的价值导向。成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质量提升年”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整体实施方案,审定相关具体实施方案,研究确定系列保障、激励措施,同时加强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之间的联动,细化落实各项具体举措,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
随着系统规划和周密部署,一幅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教学质量提升蓝图跃然而出。
质量立业,是内涵,更是制胜之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如果将“质量立校”比作大厦建造,那么,“三教改革”就属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内部精装修”。
向课程建设要质量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学校重构、完善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各类课程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企业真实案例融于专业课程,让教学内容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
从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将岗位需求、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证书相关标准和要素融合,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育资源,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把“1+X”职业技能证书内容融入教学,把职业技能大赛引入教学,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构建国家、省级、校级三级课程培育建设体系,广泛开展情境式、案例式、模块化、分层分类式教学,深化教法改革, 推动“课堂革命”。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教师从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人文价值、职业准备和个人发展等维度设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反馈和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实现预期学习成果。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平台、虚拟仿真中心,实施“互联网+”智慧教学。积极推广“云课堂”,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习效率。
聚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启动以教师课堂教学“新三项基本功”(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实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第三轮(2021—2025年)教学能力测评。组织面向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汇报活动,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开展新一轮“金讲台”教师评选,通过“金讲台”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新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金讲台教师—教学名师”的校内教师梯队建设。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教学比赛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导向作用,健全国家、省级、校级三级教学能力比赛体系。开设校级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课堂板书比赛、辅导员技能比赛等。
向教师队伍要质量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教育教学提升的核心环节。学校精准对接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坚持以德行塑造为核心,把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实施“师德、大师、双师、骨干、人事”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品牌活动,培育“四有”好老师;组建大师名匠工作室,打造名师领衔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互惠式”教师实践基地,组建“融合式”教师团队;推行教师“学分制”培训体系,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大数据;完善岗位聘任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分层分类开展各类培训,举办“教师沙龙”系列活动,围绕“三教”改革、课堂教学策略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建立教师培训平台,针对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开展课程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学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实施和教学创新能力;对于新教师,则个性化实施“一对一”导教帮带制度,为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推进模块化教学、小班化分层教学等,深化教法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向管理要质量
有“制”才能有“质”,学校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全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修订、完善有关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教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完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关爱学生,重视课后作业和任务布置,充实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学生评教指标,增加过程性评价和反馈,及时诊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教学评价信息化,拓展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分析应用功能,提供教学评价分析报告。
此外,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改进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教学规范执行、课堂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的督查,定期形成有关教学违规和师德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清单,通报各教学部门,加以提醒和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借助智慧校园建设和深度应用,全面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与资源融合、过程与评价融合、数据与应用融合,为深化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课程、课堂、人才、管理“四轮驱动”下,学校的各项发展要素迅速向质量领域集聚,质量充分提升。
质量育人,是目标,更是生动实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始终将“明明德”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德技辉映,才能成就精彩人生,才能勇担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在此理念指引下,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更高要求。
学校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各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报国志、笃学心、成才梦。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借鉴一流高校课程思政经验,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道德修养、职业精神、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召开两级学风建设动员会议,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的引领作用,督促学生争当学习先锋,选树学习典型。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加强联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名师工作室、创新班(精英班)。举办“校—院”两级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竞赛,形成全校良好学习氛围。各教学部门加强“学业预警”,开展学业帮扶;严肃考风考纪和考勤管理,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对作弊、旷课的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严格纪律处理;牢固底线意识,严格重修要求,杜绝毕业“清考”。
近3年,学生获各类国家级别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14项、专利授权300余项,有国际知名企业高级认证人才300余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约50%在常州、75%在江苏、90%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2.09%,学校获评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