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升级版”交流轮岗新在哪儿
记者:此次交流轮岗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校长教师,新政策对他们有哪些硬性要求?
李奕:具体来说,从校长层面来讲,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的正、副校长。新政策规定,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从教师层面来讲,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新政策规定,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在交流轮岗的范围之内。
记者:此次交流轮岗中,针对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这“三个主体”,分别有哪些不一样的要求?
李奕:这“三个主体”也是交流轮岗的“三个维度”:一是校长、书记,二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三是一般教师。我们要求校长、书记要在校长职级制的基础上,在职级提升过程中走多所学校,不能只在一所学校任职。骨干教师要实现分布上的全覆盖,即每所学校都要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虽然未必全科都有,但可以在学区供给上科学配置、优势互补。普通教师则是根据他们教育服务的特长,按需求和年限流转起来。
另外,我们强调在交流轮岗的时长上也要保持基础教育的稳定性。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课程学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初中阶段,语文数学是三年一段,初中的化学初三才开课,只能是一年,物理初二开课是两年,各科是不一样的,历史生物地理也是这样。小学阶段,低年龄段的一到三年级和高年龄段的四到六年级,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教学特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交流轮岗的时间没有提“一刀切”的要求,而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提出交流轮岗不低于一年,否则时间太短,达不到稳定性。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根据学生对教师资源的消费程度和消费需求去调配。我们的供给主体由学校单一供给变成学区和集团供给,那么,学区和集团负责人就要在这样的范围内进行资源和人力整体的搭配。
试点先行分阶段推进
记者:此次推出的大面积、大比例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北京市将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落实?
李奕:此次交流轮岗,我们强调需求导向,也可以称之为“按需轮岗”,就是有目标岗位和具体任务的交流轮岗。交流轮岗后,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过程要做到可追踪,对工作绩效可考核,我们重点关注交流后的效益评估。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需要落实五个步骤:一是全体干部教师底数调查,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优质教育服务属性,特别是每位教师最擅长、最独特的教育教学本领。二是在区域内,统筹实现学区集团化管理的全覆盖,使得区域内每所学校都在不同的学区集团整体供给体内,让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至少一个学区或集团的教育资源与服务。三是基于学区、集团和学校的岗位需求调研,包括课内课程、课后服务、作业统筹、考试命题、家校联系、教研科研、体育美育、学生活动等,形成供需报表。四是具体研究制定干部交流轮岗计划、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实施实名制管理,明确交流轮岗方式、方向和预期目标。五是明确具体实施时间表、交流轮岗过程质量评估方案;召开启动会,交流轮岗人员到位。
记者:此次北京新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采取试点先行,首批试点区为东城区和密云区。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李奕:此次交流轮岗我们采取试点先行的策略,首批试点选定东城区和密云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试点区的交流轮岗做得较早,也比较成熟。接下来,第二批可能会启动6个区,这6个区现在正在进行学区和集团全覆盖的再完善工作,同时对本区特别是学区和集团内的教师进行底数摸清。这个底数摸清主要是指要搞清楚其有优势的服务属性,甚至细化到每个学科、每个人。比如说,同是语文特级教师,一位教师教古文有优势,另一位教师教现代诗歌有优势,把这种优质教育服务属性标注出来,在强化学科组教研质量、提升课后学科服务特色和吸引力上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求至少要把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整体的优质服务属性摸清楚。
在学区和集团内,按照落实“双减”的要求,重点是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建设。我们要求每所学校都要按要求开展课后服务,特别是开好学科类课后分类辅导,学科教学中的作业、考试、教研要有强的带头人去做。比如,有学校通过梳理发现,全校9个学科中有6科还可以,其余3科希望有优秀教师来补充,可以是跨年级过来交流轮岗,也可以是邻近学校、学区内的教师交流过来,不仅补齐短板,还能带动年轻教师提升,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也能够得到业务绩效考核评估的认可,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没有太大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各区先要形成供需报表,从学区集团的角度把供需对应上,能对应上的就先去执行,有一些对应不上、真解决不了的可以先搁置。还有一些本学区、本集团解决不了的,就要上升到区级层面进行统筹安排。比如说,区教研部门的学科教研员、区科技馆、区少年宫的高水平技能型辅导员教师等,如有相应合适的人力资源,也可以由区教委调配,进行跨单位的交流轮岗,来支持课内、课后的整体供给。
政策激励助新政落地
记者:此次北京出台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政策,涉及学校多、人员比例大。如何做好新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保障工作?
李奕:新政策推进虽有基础,但挑战和难度还是不小,相应的保障工作,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一是分类指导,一区一策,充分考虑实际效果,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在原有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的有序流动,市级层面会加强统筹指导,区级层面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编制交流轮岗规划和计划,再具体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二是切实加强保障,确保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服务质量、孩子的实际获得均有所提高,从而达成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我们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课后辅导的专项经费也全部到位。三是纳入督导评价,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作为各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督导评价重要指标。
记者:此次北京推出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政策,涉及学校多、参与的校长教师比例大。对此次交流轮岗,您还有什么较为担忧的情况吗?
李奕:实际上,我们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教师和干部按供需匹配流动,如果人交流过去了,但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说,虽然人流动到位了,但教育服务的质量,如作业质量、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后服务的特色和吸引力没有带来明显的变化,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事情。所以,对于试点区来讲,不是前期做完工作定好人送出去就完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研究按岗按需实名制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案。我们关注的不是这次交流的人员数量有多少、交流人员的层级有多高,而是交流之后半年或一年后的效益,孩子是不是有实际的获得,家长是不是认可。最终我们会用可视化的方法,用孩子、教师的实际获得来说明落实“双减”政策的效果。
新政策实施成效初显
记者:自8月中旬北京推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政至今已近两个月,东城、密云两个试点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李奕:自8月中旬启动东城区、密云区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市区教委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为跟踪调研评估两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进展情况,市教委人事处组建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跟踪评估研究组,由首都师范大学牵头,北京市教科院和北京市教育学院参与。9月,研究组分成28个小组,分赴东城区、密云区19所中小学校访谈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获取40余万字一手资料。同时,面向两个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职教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近4000份。据此评估组分析认为,两个试点区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意愿高,新近轮岗群体适应性好。调研中发现,两个试点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愿较高,东城区受访教师中94.37%的教师具有轮岗意愿,密云区有92.69%的教师有轮岗意愿。调研中有教师表示,“轮岗和流动可以带来新的声音、观念以及想法经验。轮岗还可以促进教师团队发展,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工作作风也会因为注入新鲜血液而提升”。同时,两个区新近轮岗的干部教师中绝大部分人表示对交流轮岗过程非常适应。
二是交流轮岗的范围、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为及时回应“双减”政策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除了原有的“带着人事关系全职调入”占有较大比重之外,两区还系统推进校级干部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按需轮岗,整合区域内的教育人才资源,促进干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