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德育,幼儿园如何“接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不久,某幼儿园的教师结合抗战时期的“鸡毛信”故事设计了一个教育活动,教师扮“鬼子”,一名幼儿扮小英雄“海娃”,其他幼儿扮“羊群”。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增强对革命英雄的敬意。

    游戏开始,“海娃”将“信件”藏到一只“绵羊”身上。“鬼子”把“羊群”挨个儿搜遍,却找不到线索,恼羞成怒,开始用枪逼问“海娃”:“小孩,说,信藏哪儿了?”“鬼子”声色俱厉,“海娃”脸色骤变……

    活动引起了该园教师的广泛讨论:有的教师认为,活动内容远离幼儿生活;有的教师认为,活动形式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实,讨论背后,更本质的问题在于:幼儿园如何开展德育?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此后,北京、厦门、石家庄等地对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前不久,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些都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那么,一体化德育,幼儿园阶段的内容有哪些?实现路径是什么?幼儿园德育如何与小学衔接?记者采访了几位幼儿园园长,以求找到答案。

    德育要契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其任务是将幼儿从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个体。3—6岁幼儿正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同时,他们具有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等心理特点。那么,对幼儿开展德育,具体“育”什么?

    “一体化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化自信教育、人格养成教育等。”在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园长、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朱继文看来,学前阶段的德育内容,需要更契合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比方说爱国主义教育,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萌发,是由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身边的人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雷海环认为,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道德教育不仅要着眼于规范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还要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信仰,并通过体验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信念。

    因此,在雷海环看来,幼儿德育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心灵,只有让幼儿在人世之初体验世界的美好,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基于幼儿经验习得的特点,幼儿德育还应体现在道德实践上,让幼儿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将美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是幼儿独立踏入的第一个相对安全的小社会。在幼儿园里,幼儿不仅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还会在同伴交往中感受合作和妥协,经历被鼓掌和给别人鼓掌。”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园长于渊莘发现,人文环境建设对幼儿德育培养极为重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达成共识,营造宽容安全的园所环境,才能为幼儿走向学校做好社会适应准备。

    朱继文提出,对于幼儿园来说,一体化德育是渗透在生活中、体现在课程里、浸润在环境中、体现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

    具体来说,首先要构建德育建设的学习共同体,让全员达到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方向一致、资源共享,建立幼儿园德育教育资源库。其次要聚焦幼儿园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开展实践研究。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生动的实践案例和有益的经验展现育人成果。再其次要立足实际,从讲身边人的德育故事、自己的育人故事、他人的感人故事入手,线上线下结合,让德育实效性体现在每个幼儿的思想中,内化为每个幼儿的品质,浸润到每个幼儿的心灵。

    在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园长刘晓颖看来,幼儿园阶段更多是从早上问好、喝水、洗手、整理物品这些生活小事入手来实施道德教育的。

    如何让生活中的小事成为幼儿道德品质养成的载体呢?刘晓颖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爱育爱,细心呵护。同时,还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定位,让道德修养这种抽象的概念可操可检可落实。比如,可以将“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变为“讲文明讲卫生勤洗手爱劳动”的目标要求,再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另外,教师还可用儿歌等生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内驱力,开展德育活动。

    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德育体系

    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紧密连接,但孩子的学习方式与道德发展水平并不相同。那么,幼儿园德育如何实现与小学的衔接?

    “幼小衔接包括能力的衔接、习惯的衔接和情感态度的衔接。应根据衔接内容,在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落实德育。”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园长马炳霞提出,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小学与幼儿园有何不同”,引导幼儿理解小学生活。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让幼儿逐渐学会自主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事情,为入小学做准备。

    “一体化德育的纵向衔接,并不简单地表现为学段之间内容的衔接、知识由易到难的衔接以及目标由浅入深的衔接,而是一体化德育理念下尊重儿童年龄特点的衔接、认识规律的衔接、接受水平的衔接。”朱继文认为,一体化德育的内容在不同学段都是不可割裂的,但更多是方式方法的有效衔接。

    “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育人共同体,构建各学段衔接、社会与家庭协同的新时代一体化德育新格局。”北京出台的《纲要》明确提出,一体化德育不但要做到纵向衔接,还要做到横向协同。

    朱继文认为,这就是一体化德育倡导的幼儿园、家庭、社会、网络“四维一体”育人方式。从幼儿园教师角度来说,一体化德育呼吁所有教师不忘为党育人初心、为国育才使命。从家长角度来说,要树立“以德为本,全面育人”理念,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环境可以作为幼儿德育学习的资源。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与社区居委会及周边单位有机联动开展活动。从网络视角来说,可利用网络做好对幼儿、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和展示。同时,网络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可以让幼儿通过多元方式习得德育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