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关键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区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省级统筹”管理体制机制。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组织体系的构建、教育资源的配置,还是在管理方式的变化、发展路径的改进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如何在新的时期,充分激发地方教育活力,调动教育领域基层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地方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实验,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矛盾为人民群众对公平有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感知度最高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是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因此需要从人民群众身边的教育改进做起,着力以区域为单位,抓住四个关键点,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第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教育规划的目标。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格局。首先,涉及区域内部不同领域教育的协同问题,即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家庭教育、校外培训四种教育形态的协同,也就是教育治理的协同。其次,涉及不同学段的管理协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个学段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突出的问题为幼小衔接问题,尤其表现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小升初衔接问题,尤其表现为通过考试选择初中学校的问题;初升高衔接问题,尤其涉及普职分流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关键之一。

    第二,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的教育改革诉求不同。学前教育主要是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问题,这就需要地方学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扩大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安全优质需要教育、妇联、公安、发改等部门的协同治理。义务教育主要是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关键是办学质量的均衡,涉及区域内教师队伍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制度的落实落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均衡师资配置。高中教育主要是多样化发展的问题,随着普职分流在部分地区的深入推进,部分家长对考试的焦虑前移,既要加强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技术中学的建设,也要加强综合高中(既有普通中学的性质也有职业中学的性质)的建设,形成多样化高中的办学格局。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关键之二。

    第三,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到新阶段,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是良好教育生态形成的三个基石,需要明确不同机构和主体的教育责任,构建相互促进、发挥教育合力的生态。如何构建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生态,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关键之三。

    第四,基础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这主要受制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格局、历史发展路径和资源禀赋状况等。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会呈现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的模式、做法和方式。如何基于地区发展实际和需求、学生群体特点和基础、教育实际条件和能力等,形成个性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以区域为特点,在不同地区、不同范围开展综合改革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经验和模式,以对实验区所在的更大区域、相似区域形成示范效应,积累政策经验,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这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关键之四。

    需要指出的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不是学制改革的实验。现行学制是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固化下来,形成的不同学段学校相互衔接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关政策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和毕业标准,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与世界相通的教育制度。从现实状况来看,如果整个基础教育学制缩短,将会大幅降低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中生毕业年龄将处于16岁左右,之后走入社会并就业,这是不合理的。学制改革尤其是缩短学制的问题,是非常严肃的法律和政策重大调整问题,需要根据时代、形势、需求的变化稳步推进。此外,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基本普及的问题已经解决,但还处于进一步扩大普及、巩固普及、提高质量的阶段,高质量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目标。

    基础教育是为每一个孩子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我们期待,各实验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