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校长与信息化的30年情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一直坚信,教育人也需要是信息人。有了信息技术,教育才有创新力,特别是在乡村学校,信息技术是教师扎根、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结缘与探索

    幼年时期,到父亲工作的村小玩时,我就被投影仪投射的五彩斑斓的图片感染,对信息技术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浓厚兴趣。1988年上师范,很多同学选择了学习音体美等显性功能较强的科目,而我则选择了枯燥的计算机兴趣小组,从此正式接触了解信息技术。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并担任电教组长,运用录音机录课文、使用幻灯片制作教案。直到1998年,电脑才进入我们乡村教师的视野,当时我工资仅有100多元,我毫不犹豫地掏出所有积蓄,花了6000多元,购置了一台高配电脑,带着同事们学习文字编辑、计算机组装、音视频编辑和编程基础知识,还学会了多种动画软件。

    学习与坚守

    2003年,我调到阆中市五马中心学校担任教导主任,并兼任河溪片区信息技术组长。当时,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拉开序幕。我趁着这股东风,建立了学校自己的计算机教室,这个过程是由我和学校几位教师亲手完成的,一台台老电脑拆卸、挑选、组装……两个多月后,孩子们终于有了盼望已久的计算机课。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提出45岁以上教师会用光盘+DVD机教学即可,45岁以下教师要会用多媒体电脑开展教学,35岁以下青年教师,推行了培训、激励、考核多管齐下的办法。培训是指集中培训学习电脑及网络使用常识;激励是指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奖励办法;考核是指对教师们各个模式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与竞级、竞职挂钩。这办法还真好,全校兴起了信息技术热潮,大家一有空就往计算机教室钻。查资料、备教案,也看电影、看新闻,既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也填补了乡村学校单调枯燥的生活,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整体风貌。

    创新与发展

    梦想照进现实。这些年,信息技术一步步在改变乡村学校面貌。现在担任福星乡中心学校校长的我,在全校倡导“四化”:教学信息化、生活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生活幸福化。

    其中教学信息化是通过理论学习、操作培训、整体推进三步走策略,提升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网络资源平台的能力,尽力达到“二全”,即信息技术的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全体学生。

    在解决乡村教师流失这一难题方面,信息化也发挥了大作用。全校通过教学“大比武”、课题研究、派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国家、省资源平台优质资源的作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学科的深度融合,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专业成长、综合成长。同时,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四川云教平台与城市名校结对,为学校教师提供名师一对一、点对点教研培训机会,教研效果显著,教师生活幸福指数飙升。

    科学技术的发展,见证了乡村教育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农村娃打开了一扇敞亮的大门,让他们放眼世界,这是我坚持教育信息化的初衷,也是我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四川省阆中市福星乡中心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