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体育培训乱象优化教育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坚决纠正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焦虑营销”等行为,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纠正体育培训机构围绕“应试体育”开展的宣传行为。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的矛盾,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依据《意见》,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甚至将体育培训设置成每日课后托管的第一项内容。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不均衡、体育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担心产生意外风险等因素,体育培训助力“双减”政策落实,依然普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体育进入学生课余生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内课后托管服务,一种是校外培训机构。一方面,课后托管服务课程对体育项目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专业的教练员、训练器材和场地,这就给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学校带来很大挑战。另一方面,疫情的发生普遍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再加上“双减”政策和多地中考体育分值提高的催化,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更加重视,选择校外体育培训。与此同时,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教练专业资质不明、机构虚假宣传、收费不规范、体育训练器材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要求,解决校外体育培训存在的相关问题,要尽快建立服务监管工作机制。要以政策为先导,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多部门合作规范管理,正确引导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有序、健康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培训机构及从业教师的专业资格审查和认证,严格机构准入机制,对资质不够、证件不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运营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该予以坚决取缔。对于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政府要多部门联合整治,加强对不良机构的曝光处理。

    各级教育部门还要加大对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的预算和投入。国家层面,可由教育部有关司局出台政策,进一步明确校内外体育培训的发展导向。地方层面,教育装备中心、体育教研部门应基于本地本校的家长诉求和实地情况,拟定相关体育设施、器材的建设购买方案,在物理空间和装备条件上保障校内课后体育培训质量。此外,政府要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学校和第三方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完善的校内课后服务监管体系,对校内课后托管工作细则、学校操作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给予体育教师合理的经济报酬和适当的精神鼓励,提高体育教师积极性。

    提升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仅靠政府和学校还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形成合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普及体教融合理念。家长要给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更充分的保障,引导学生在课后多参加体育活动;社区需要加大低龄儿童的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孩子更多运动空间。当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才有充足的体力生活和学习,同时在运动中发展社交能力和拼搏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