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用红色血脉培育大国良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方医科大学校园美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盛世华章里,南方医科大学喜迎建校70周年校庆。这所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力写好“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两大“奋进之笔”,努力培养站在世界医学前沿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红色血脉铸就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除夕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支援小汤山“抗非典”医疗队队员们在请战书上按满红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张请战书,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先后派出14批医疗队共288人驰援湖北,在抗疫一线成立一个临时党总支和8个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抗战一线,还是病毒肆虐的战“疫”前沿,只要党和国家召唤,南方医科大学师生都义无反顾。自办校伊始,学校就绘就了听党召唤、强国兴邦的办学底色。1951年10月,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立,积极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创校先贤们满怀崇高理想,救死扶伤、育才兴国。学校三迁校址,六变属制,七易校名,2004年,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无论是北国肇始,还是举校南迁,学校始终初心不变,赓续文化命脉、传播医学火种。

    “红色血脉为我校铸就了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学校弘扬光荣传统,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表示,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

    南方医科大学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每年学校党委与各二级党组织、各二级党组织与所属基层党组织签署党建责任书,逐级建立责任链条、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学校每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通过实地看、现场核、集中评,全方位掌握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

    为更好地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坚持选好党支部书记、建强党支部班子,推进落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学校大力开展“对标争先”建设,加大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指导力度,凝练选树基层党组织典型案例。2018年至今,学校一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二级党组织被确立为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0个基层党支部被确立为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一个基层党支部被确立为广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

    “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引领学生“立德精术”

    “老师,去的时候,你不怕吗?”“国家需要我们,病人更需要我们。”到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支援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疗队队员吴锡平,通过战“疫”云课堂,远程向学校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思政课与专业课水乳交融,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诊疗知识,体悟医者仁心。我校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不但关注学生‘术’的精进,更关注他们‘道’的升华。”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说,学校先后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坚持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力从思政课程出发,衔接课程思政;从第一课堂出发,辐射第二课堂;从讲台教室出发,深入学生社区,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的立体思政网络。

    为了让思政课更好地为学生人生领航,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思政课守正创新,主推专题式、问题式、混合式等教学改革,情景剧展演、一站到底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抬头率和参与度。

    如何使每门课都上出“思政味儿”?学校按照加强顶层设计、抓好协同实施、选准思政要素、凸显医学特色的基本思路,推动课程思政进教师头脑、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等。学校现已基本实现课程思政改革全覆盖,500多门线上专业课教学中全部融入抗疫思政案例。

    为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社区,学校探索书院制管理模式,将一、二年级学生全部纳入书院培养,在书院内建设人文教育体系及特色创新教育平台,将学生生活环境打造成育人空间,形成医学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书院制改革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南方医科大学在打造立体化思政格局方面狠下功夫。学校将多个品牌思政教育活动整合升级,创新开展“筑梦引航”工程,将“十大育人”体系凝练为“理想领航”“实践助航”“榜样导航”“爱心护航”四大教育模块,组织开展了“筑梦引航·青听习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拜师仪式、白袍仪式、致敬“大体老师”等主题教育活动,夯实“大思政”工作格局。“筑梦引航”工程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获批成为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通过“三全育人”的立体思政网络,引导大学生在听、学、信、行中筑牢信仰之基。今年5月,广东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师生党员奋勇争先,连夜组建了一支学生抗疫服务队,共计近1500名学生志愿者和45名辅导员踊跃报名深入疫情防控一线。

    一流学科建设赋能一流医学人才培育体系

    今年,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成为广东省第3所拥有ESI全球前1‰学科的高校。学校现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厚积而薄发,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持续稳固学科高原、着力打造学科高峰,探索“新医科”建设。学校以慢性器官衰竭防治、疾病精准诊断等七大学科群,辐射带动“N”个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协同跳出学科“集体舞”。学校还以一级学科为建设载体,聚焦临床医学打造国际主流排行榜前列的尖端学科;聚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向国家一流的A类学科梯队奋进;聚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实现特色发展,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随着高精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诊疗手段不断发展,医学发展急需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黎孟枫表示,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依托一流学科群,以“新医科”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学校还前瞻布局,凸显“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特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善教乐学,培育一流人才。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14个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块。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临床案例研究,大力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体系整合,积极开展学习方法改革。整合教学改革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华南分区赛中,学校学生在知识交叉融合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勇夺一等奖。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育了9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侯凡凡、夏照帆等多名校友成长为两院院士。

    高水平科研成果、附属医院为健康中国战略添智助力

    人民生命健康有需要,南方医科大学奋进作为敢担当。学校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在全国率先走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努力通过高质量医疗科技发展成果、高水平诊疗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我校坚持教医研‘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组大团队,建大平台,接大项目,出大成果,作大贡献。”陈敏生介绍说,南方医科大学着力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攀峰工程。

    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致肾功能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3%,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得以延缓,中科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领衔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肾、肝、心血管等多学科协同创新,相关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重大项目。牵头承担的地中海贫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科研团队,连续3个五年计划承担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总经费达2.6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助力我国传染病防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科技奖励33项,获奖数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近10年在脑科学领域两次夺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前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309项,学校连续6年跻身全国前30位,继续保持独立医科院校第二、全省高校第三,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前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以获立项数132项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5名,在广东省医疗机构中勇立潮头。学校及其附属医院“顶天立地”做科研,既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又着力医疗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获批国家级别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