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过度焦虑,正确认识自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培鑫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

    新闻回放

    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在旁人眼里是优秀的代表,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在网络上,一些名校生却自嘲为“废物”。近期,社交媒体上“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话题屡受热议。在高考、考研中脱颖而出的某些优秀学子,进入大学后对个人发展缺乏明确规划,就业集中涌向互联网大厂、国家公务员等职业,“赛道”单一,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客观上也容易陷入焦虑。

    主持人语

    作为“985废物”的同龄人和境遇相似者,三位作者选择不一样的态度对待这个大时代下的小命题。杨宇飞告诉读者,“废物”们的焦虑是一种对人生本真状态的逃避,而直面和反思更本质的人生虚无,才能领略生活的意义。李张帆号召青年更多地“向内察觉”,重新定位坐标系和评判标准,从“应该的人生”返回“真实的我”的初心。侯国棣通过对当代激烈的生存环境的关照,给予年轻人的焦虑以理解和尊重。三篇短文面对同一问题,提供了别有新意的答案。

    从迈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在面对选择时,有所考量是正常的,但要把思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要过度看重某一个选择,患得患失,而是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人生。无论是求学阶段还是进入职场,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开阔的眼界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选择:不一样的道路有不一样的风景,我们曾以为的“弯路”,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不一样的收获。

    同样,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是只有高分和金钱才是成功的标志,被称为“优秀”也不等于绝对的成功。我们不要一味沉迷于竞争,应该正视内心需求,为自己找到合理的发展目标。如果暂时找不到具体目标,可以从留意生活中每一个感兴趣的细节开始,从微小的喜好开始发掘,也许可以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也可以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找到学业与社会的连接点,更好地认识人生价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更客观地认识自我,不要过分贬低自己的价值。“985废物引进计划”也许是一种自嘲的表达,但这些讨论背后折射出的焦虑情绪、残酷的竞争现象等不容忽视。我们的挫败感往往来自身边同伴的优秀表现,但跳出挫败感来看,能与优秀的同伴为伍,说明你也同样优秀。我们没必要执念于某一次竞争,不要沉溺于失落的情绪,可以多与他人沟通、做一些评估,找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把不愿面对的失败作为宝贵的人生经历,这样美好的人生或许就不请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