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桥”为核心 打造新时代“品质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11月13日,弘桥小学学子受邀参观尚未通车的青山长江大桥,30名学生来自弘桥小学3个校区,绝大多数是桥工子弟。参观学习结束后,孩子们在空旷的桥面上奔跑,留下开心的笑容。武汉每座大桥通车前学校都会组织师生上桥参观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课外实践课。 学校借力校外实践基地,依托“桥之韵”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桥育文化+红色教育”毕业课程。每年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到桥梁博物馆举行毕业礼。 一年一度的“桥育”文化节,学生在舞台上尽展风采,各色社团百花齐放。 弘桥小学的民乐社团由古筝、二胡、竹笛、琵琶等多种乐器构成,乐团作为学校社团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弘桥小学艺术教育的耀眼名片。 “快乐小班”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弘桥小学教师团队通过教师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太爷爷太奶奶,家里几代人都是桥工。爷爷奶奶建过武汉长江大桥,爸爸妈妈参与了二七长江大桥的建设。”这名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以下简称“弘桥小学”)的学生至今还记得参观杨泗港长江大桥时的自豪心情,并在当时有了一个梦想——“将来也想成为一名大桥建设者”。

    在武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穿城而过,长江大桥是这座城市美丽的风景线。坐落在长江大桥桥头的弘桥小学与桥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弘桥小学原名汉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创办于1954年,学生大多是桥工子弟。2017年,弘桥小学开办月湖校区,2019年开办金桥校区,形成“一湖二桥三校区”的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多年来,学校以“心桥”为核心,打造了“合心桥”“智心桥”“慧心桥”“心心桥”“乐心桥”的“桥育文化”。以桥立校、以桥促教、以桥强兵、以桥连心、以桥育人的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桥育文化”迎来了新发展。立足“名校+”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着力打造弘桥校区的“精心文化”、月湖校区的“匠心文化”以及金桥校区的“童心文化”新构架,以“品质教育”为统揽,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建高品质学校,办高品质教育,培高品质教师,育高品质学生”。

    “合心桥”创学校品质管理

    “王启,本学期由你担任弘桥小学月湖校区一年级(1)班班主任,同时兼任该校区一年级年级组长及数学教研组长。”这是分管教学的牵头副校长姚细文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布的人事安排。王启老师认为自己工作不到3年,从没当过班主任,非常担心不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姚细文校长向她解释:“现在是一校三区集团化发展格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交流是常态,只有3个校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新校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你虽然入职不到3年,但是你的才华与能力有目共睹,大家都相信你!”

    如今,王启已是2021年度汉阳区优秀班主任,同年作为主力成员之一参加汉阳区干部团队赛,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王启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双丰收,是弘桥小学线性管理成功的案例之一。

    为应对集团化办学,学校探索出“双线性”管理模式。一是进行线上线下“双线”同步管理,以信息化智慧管理模式来提升效率;二是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双线”网格化分工管理,做到分工责任明确,压实每一份职责;三是每项工作都由三校区的牵头副校长和牵头主任主管,设置“双线”管理,连通三校区工作,管理线明确清晰,融会贯通;四是管理重心下移,做好中层和年级组“双线”重心管理。促进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职能向服务与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方向转变。中层管理机构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和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执行力。这些做法建立起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制度,使校际的协调机制得以完善,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构建高品质教育体系。

    “提案6:让青年教师打通关,快速成长,托起弘桥教学质量生命线。”“建议:新入职教师根据个人教学能力放在不同年段历练……”这是2020年1月,弘桥小学工会组织的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弘桥小学全体教职工对教代会提案进行第三次讨论交流并形成最后决议的热烈场景。

    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多半都承担低年段教学任务,冯云霞等老教师在教代会上提出建议,期望青年教师到不同年段教学,这样才能更快成长。学校很快就采纳了这条建议。冯云霞老师说:“弘桥小学校工会一直协助校党组织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履行主人翁权利和义务,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学校、服务教职工为重心,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和专心。正是这样的‘心桥’理念,使全体弘小人心中充满了力量。”

    就这样,在“宽容、和谐、超越”的校园管理文化氛围中,所有人共同架设“心灵之桥”,打造“合心桥”管理文化平台,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构筑平等、自由、民主、友善的和谐校园。

    “智心桥”建高效品质教研

    2015年,吴丽华老师到香港交流执教“走近斜拉桥”,这是弘桥小学校本课程“桥之韵”第九课的内容。这节课采用“快乐小班”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赏析各式各样的斜拉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来探究了解斜拉桥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做实验,最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今,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无不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在弘桥小学,通过创设多样化学习方式,构建了“完整、多元、开放、科学”的学校课程文化,形成了“智心桥”课堂教学特色。这其中,“小班化教学”是突出的特点,即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具,使课堂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提升,学校“织”出了一个教研网络,连接市、区、学区、学校及年组教研资源,积极参与构建五级教研体系;培养优秀的教研队伍强起来,联合高校和市区科研专家,聘请学科指导专家,组织校内教学骨干,组建教研工作团队;把教研成果用起来,注重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教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

    在小班课堂,学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设计融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教研工作的稳步提升。“新时代,教师更应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使课程内容真正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在怎么教的问题上,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校长夏姣说。

    “慧心桥”培智慧品质教师

    陈可老师最终选择教师这份职业,离不开在弘桥小学实习时几位师父的影响。师从武汉功勋班主任韩肖璇老师,韩老师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让她领悟到教育是一件平凡而又神圣的事情;跟着区优秀教师贺婷婷老师学习,贺老师严厉又灵活的教学风格让陈可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2018年8月,陈可正式成为弘桥小学的一名教师。学校实施的“学习提高 慧训养心”“科研提高 慧研启心”“专业发展 慧教育心”“导师引领 慧导悦心”“评价激励 慧评悟心”等一系列培养策略促使她不断在学习、研训和实践中充实积累。两个校区轮岗、3年班主任的历练、全区班主任成长联盟的推荐加入,让她在德育和班主任管理上快速进步,成长为汉阳区优秀班主任。为了提升科研能力,她又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撰、个人课题的研究……

    陈可老师的故事,也是学校众多新教师的成长缩影。

    教学是立身之根,教师是运行之本。为了贯彻国家“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学校着力规划开展“慧心教师”建设工作。“慧心教师”是指尚德、博学、智慧的教师,要培养“慧心树信念、慧心现情操、慧心深学识、慧心多仁爱”的优秀教师。

    目前,学校积极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形成骨干梯队,培养师德修养好、教育理念新、专业素养高、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塑造了一批校级慧心教师,区级“学带”“优青”,市级“学带”“优青”,实现高端教师增量。如今,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建,统筹推动教师交流,学校实行横向联动管理机制,设置牵头教师和学科负责人,跨校区发挥引领、示范、指导作用,横向组织三校区开展线上线下教研培训,校际连通,效果增强。近3年,校际教师轮岗交流达到20余人次,每周进行线上线下联合教研,从而实现集团化办学下的理念共通、管理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进。

    压力内化为教师自觉提升的动力,最终变成了沉甸甸的荣誉。2018年以来,学校自主培养了高级教师3人、校级干部两人、中层干部9人。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达10节次,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达76节次,主讲市区级主题报告达7场次。教师获国家荣誉10项、省级荣誉10项、市级荣誉49项、区级荣誉165项,送教至江夏区、蔡甸区近20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