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思政引领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要求,而且是应对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培养出思政引领的专业人才,高校就需要构建专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政治引领

    凸显思政教育价值

    面对高校人才培养中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发展协调性不足的问题,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通过客观分析本学院的实际,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思政引领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实践的强化。在思政引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学院以思政主题教育为主题,开展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为英雄点赞”美术作品大赛、中华传统点心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学科竞赛和教学活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水平,挖掘学生的潜能。

    创新教学模式

    注重思政专业实践教学

    思政引领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思想引领,同时要将课程实践作为重要培养内容。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思政引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融入,不仅可以让特殊学生融入社会,接触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理论知识来客观理智地分析现实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为思政引领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切实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

    营造浓厚校园氛围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促进高校思政引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全面、科学地设定了思政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营造浓厚校园氛围为主要途径,找准思政人才的培养切入点,在隐性教育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学校对高校文化环境进行综合科学的分析评定,明确文化环境差距,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方案,改善高校文化环境。在思政引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围绕时政热点和社会需求,开设特教讲坛,帮助师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信念、培养职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邀请党建合作单位的援鄂抗疫人员开展“向抗疫英雄致敬”讲座,邀请省内的思政“微党课”大学生宣讲团来校开展思政教育宣讲,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利用现代技术

    高效应用新媒体工具

    在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高校教学技术的革新。学校以新媒体为教学辅助工具,依托讯飞、音书等专门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应用软件,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活动,使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方式高效便捷。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开辟多媒体技术专题讲座;建立适合不同类别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视障学生的学习内容以语音资料为主,听障学生的学习内容以视频资料为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立足思政教育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充分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结合特教文化,开展思政引领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如“爱我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颂英雄唱祖国”校园歌手大赛、爱国抗疫主题线上才艺表演大赛、“为抗疫点赞”线上书画艺术比赛、“感动我的党史故事”阅读分享,强化了学生的爱党爱国和服务奉献精神的教育,用美的艺术塑造美的灵魂,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青春风采。

    以需求为导向

    围绕目标定培养方案

    思政引领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思政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以专业人才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制定专项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将培养方案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确定教学体系,满足思政引领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实践课程体系,组织相关专家、教师代表参加各级研讨会,确定思政引领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标准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需求,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努力提高实践效率;掌握学生需求和课程内容需求,改善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思政人才教育质量,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标思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满足社会需求,保证高校思政引领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邱淑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