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环双优”课堂—通用技术 “五环双优”课堂—物理实验 校击剑队在首届福建省示范建设高中击剑展示活动中获得3项冠军,在第二届活动中包揽所有比赛项目冠军。

    一所培养出卓越人才的百年名校,如何保持清醒,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创新求变、改革强校的道路上追求更有深度、更为优秀的发展?

    2010年秋季,一场关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开放性话题探讨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福安一中”)热烈开展——

    “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他们应该有哪些特点?”

    师生们纷纷议论,说出心中的答案——

    “人品好,品德高尚”“综合能力强”“有创新思维”“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身体健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作为一所有着119年办学历史、成绩优异的学校,福安一中近年来一直践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巧妙融入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领域,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让这所百年名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步伐走得更坚实、更有“含金量”。

    风雨兼程 一路芳华

    历史悠久、办学效益显著的福安一中,起源于1902年的“宁郡中学堂”,几易校名,屡迁校址,1950年与“福安县立扆山中学”双流合一,1954年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安第一中学,当时为福建省省属8所重点中学之一。1958年以前,福安一中是福安专区仅有的一所完全中学。1993年晋级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2001年改制为高级中学,2010年升格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2018年被确认为首批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2021年恢复初中部办学,变更为完全中学。

    有着百年文化底蕴的福安一中耕耘树艺、潜心育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一代又一代福安一中人努力奋斗、薪火相传,莘莘学子犹如高飞的海燕,雄健勇猛,搏风击浪,前程灿烂。

    层出不穷的竞赛尖子。1996、1997年学生陈华一、郑长津连续两届分别夺取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实现福建省数学国际奥赛金牌零的突破。学校连续5次荣获福建省“数学尖子摇篮”称号,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五大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大赛、创客比赛中获全国、省、市名次。2017、2018年福安一中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中国学科竞赛500强”中学,标志着福安一中学科竞赛水平跻身全国名校之列。体育竞技竞赛成果也不断刷新,培养了郑雪萍、杨杰、黄智惠、林博琦和雷振辉5名国家运动健将。

    世纪英才的成长摇篮。百十年来,福安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杰出校友灿若星辰。有以陈铁民、郭树干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以缪增星为代表的参与“两弹一星”研试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张白山、张炯、施元辉为代表的文苑英才,以黄烽、郭涛、杜岗为代表的军界将才,以黄葆芳、萧冰为代表的艺术界名流,以陈佩尧为代表的国际问题专家,以郭健、林忠、王荣平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以温琳清、陈华一为代表的科学家等,他们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许多心系母校的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奉献拳拳赤子之心,纷纷返校设立奖助学金,如“亚南电机”奖学金、“义生”奖学金、1986届校友助学金和“立坤”奖助学金等。

    历史不能代表现在,曾经的优秀不能取代当下的奋斗。福安一中的管理者没有沉醉于以往的业绩而故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步伐,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革命的不断深化中谋发展、再蓄力。

    十年课改  砥砺前行

    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高原现象”,作为百年名校的福安一中从上世纪90年代初处于一种上升态势,办学效益凸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加速度发展之后,出现了一个“高原平台”。

    如何突破学校教学质量的瓶颈?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寻求突破的关键是找到制约发展的原因,“五环”教学模式改革正是在这种时代需要、学校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0年秋季,福安一中创新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五环双优”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五环双优”课堂由一个核心、两个发力点、5个配套工程构成,即以“五环”(先学先行、问题反馈、互动研讨、训练巩固、拓展应用5个环节)教学模式及其创新应用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的讲授为发力点,以合作学习小组、课改思想文化、校本导学案建设、教学管理机制重建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配套工程。

    “五环双优”课改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一是建模推进阶段,建构了“导学研讨 训练拓展”“五环”教学模式,并强调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运用,形成了“先考后教 少讲精练”的复习课模式和“先思后评 寻规变练”的讲评课模式;二是学科化探索阶段,突出“五环”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中的创新运用、多元化运用,如地理学科的“6+1”互动成长教学模式等;三是信息化探索阶段,针对深入改革遇到的瓶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进智慧课堂、智能作业系统,进行精准教学与数据沉淀,实现信息技术与“五环”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突破瓶颈;四是内涵提升阶段,把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入“五环”教学模式及其5个配套保障工程系统,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实现学科育人、全员育人。

    “五环双优”课改实践以来,在学生成绩、素养和教师发展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增强,能力素质、核心素养提高,自信心增强。课改成果被《福建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全国20多个省份近千所学校慕名前来考察或跟岗学习,学校近百名骨干教师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份100多所学校作课改讲座或上示范课。云南、贵州、广西及福建本省的多所学校与福安一中签约,推广课改经验,取得显著成效。课改成果“导学反馈·互动研讨·训练拓展:普通高中‘五环’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荣获福建省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立德树人 特色发展

    “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就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德育工作本就无形,注重润物无声。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为此,福安一中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平生说,“事业要发展,就需要举旗定向,没有方向,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走弯路,就难以长久。”

    为了启智润心,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百年奋斗诗篇 使命永驻心间”为主题,开展“举旗帜、学党史”教育活动、“主渠道、跟党走”教育活动、“讲文明、学榜样”宣传活动、“孺子牛、讲奉献”教学活动、“兴文化、礼赞党”文体活动、“聚合力、强根基”党建活动、“青春志、心向党”团建活动等7个系列34项活动,带领师生真学真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唱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旋律。

    同时,福安一中依托本土文化,开发名人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开闽第一进士、福安历史名人薛令之廉洁清正、勤学耕读的精神以及父慈子孝的家风在当地赓续传承。学校提出了“承令之之志(男儿立志需稽古),塑廉勤文化(父言慈,子言孝,家声永振;书可读,田可耕,世业悠存),铸奋斗精神(勤苦诗书向灯烛)”,形成了“廉勤文化”特色。多年来,学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深挖名师团队廉勤典型,培树名师榜样力量,发扬名师廉教、勤勉优良作风,打造名师品牌,建设廉勤团队。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精准进行特色定位,坚持活动引领,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积极提炼、展示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勤元素。2017年秋季,高中部搬迁至溪北洋校区,溪北洋校区地处廉水溪畔、灵岩山下,毗邻廉村,恰是薛令之故里、求学之所。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校区地理优势,广泛开展国旗下的演讲、研学旅行、文艺汇演、课本剧比赛、光盘行动等“廉勤”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手抄报、微视频、美术、征文等多种体裁的优秀“廉勤”文化作品创作,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学生中掀起崇廉尚勤的价值观念,推动“廉勤”文化建设规模化、常态化、实效化。同时,学校将“廉勤”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如开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诗经导读”“孔子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诚信、孝亲、勤俭、民本、公廉”等精神内涵。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实践,实现古代典范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赋予教育以新意,在潜移默化中让“廉勤”文化精神成为校园主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