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答卷
起点公平,才能让教育从“人人不堪其重,却又不得不负重前行”的恶性循环中回归基本。
“双减”启动以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福建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探索、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在2023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内蒙古开展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幼小“双向衔接”示范区、试点园(校)创建工作,以典型引领,推进全区幼儿园和小学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科学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往年幼儿园大班基本都没剩几个孩子,很多都去学前班提前学小学内容了。今年我家孩子升大班,她的小伙伴都还在。”看着学校“零起点”教学通知,李女士觉得很是欣慰,“不用再被迫提前做幼小衔接了。”
让“站起来”的人都坐下,教育也就重新找到了美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两个95%”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然而,在现实中,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干部教师轮岗流动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也会提升社会对公办教育的信心。”今年9月,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多了一个身份——革新里小学校长。
“革新里小学也从区位整体较弱的状态一跃成为了可以期待的优质资源校。”消息传开后,周边百姓无不欣喜。
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意见》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视为推进“双减”落实见效的重要支撑。
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四川省将学校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师资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契机,宁波慈溪区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实时评价平台,“以评促教”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全面推进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这样说。
把孩子从“千军万马过中考独木桥”的“军备竞赛”中解放出来!
“以前总觉得上不了好初中,就没希望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可能上个好大学。现在看,只要认真踏实地学习,在普通初中也能有很大概率进好高中。”上海家长小美对记者表示,学业竞争的减轻,让自己和孩子的身心焦虑都减轻了不少。
小美的底气和信心来自今年上海的一场改革。在《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文件里,备受关注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意味着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进优质高中的机会。
深化招生改革,调整考试指挥棒。
在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增加“校额到校”名额、一些科目开卷考试、一些科目的考试取消百分制转而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意味着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豪赌”,走向了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更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过度紧张和过度竞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防止“区域掉队”“学校掉队”的制度“防护网”织紧织牢,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效果释放出了更好的溢出效应。
而在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看来,这场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
把握改革红利,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上下好功夫,还需要全社会树立起“绿色质量观”——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学业成绩如何获得。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将“双减”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浙江金华市用“双减码”预警系统,用绿、黄、红三个码评估学生睡眠时间、锻炼时间、活动时间的多寡。为教师构建包含课后服务能力、家校协同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能力等多维度评价体系……
以校外培训治理为突破,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抓手,“双减”不仅是一次对“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畸形格局的纠偏,更是吹响公共教育强势回归的号角,是奏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进行曲。
第三章
攻坚克难
童年本该是听着池塘边榕树上蝉鸣的惬意夏天,本该是坐看秋千上蝴蝶停留的无忧时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周末和假期变成了少年儿童们在家与补习班之间“两点一线”的奔忙。压弯的脊柱、疲惫的双眼、消失的笑容,让人心疼。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标语四处泛滥,用“唯分数”“唯考试”“唯升学”的焦虑裹挟着学生和家长,与全面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而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引发的教育乱象还不止于此。
从公办学校“挖”走名师,破坏教育生态;直接靠宣传话术包装“名师”,教育质量堪忧;泄露学生、家长信息;机构卷款跑路,家长退费无门……
改变,刻不容缓!
校外培训机构牵涉利益众多,谁都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资质审批、培训服务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难题、顽疾,有关部门化整为零、逐一突破。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
在北京,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门槛是“1+1+3”,即资金监管+办学许可证+三个重要文件(《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北京以此标准严格审核有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符合办学标准的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同时,东城、丰台、房山、通州、昌平、大兴、怀柔、密云等区陆续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
同样作为全国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9个试点地区之一,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为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准入管理、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上海的“减”法这样做: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进行严查严管;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活动中出现超前、拔高、抢学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开展依法依规监管和处罚。
教育“红线”不可碰,规范培训行为绝不“放水”。各地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内蒙古自治区要求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一经发现立即吊销营业执照。广西通过“查处一批、整顿一批、关停一批、取缔一批、规范一批”,切实净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市场,规范培训行为,压减培训机构数量。湖北省十堰市发布《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告知书》,严肃“喊话”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掩人耳目,利用咖啡店打游击……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抱有侥幸心理,试图披上“马甲”逃避监管。转入“地下”的隐形培训,给改革的推进带来新的挑战。
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释放明确信号:对于各种地下或变形的学科类违规补课活动,绝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取得积极成效。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10月25日,北京研制“营转非”“备改审”方案,以政策突破解决治理难题。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6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达到12个。累计对120多家机构予以通报、对多名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对多家违规企业顶格罚款1500余万元,从严从快大力整顿校外培训营销乱象,市属媒体、公共场所等全面停播培训广告。
当“双减”巨轮驶向更深阔的海域,既需要劈波斩浪的勇气,还需要细细思考,把握校外培训机构正其身的航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指导,要求实行政府指导价,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各地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
“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
在河南省的计划表上,2021年10月底前,各地要全面摸清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规模类型、经营收入、收费标准等情况,确保成本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可参考性;11月底前,各地要统筹考虑学科类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以及当前培训机构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以实现降费减负为目标,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合理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拟订初步定价方案;12月底前,各地要按程序制定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后期要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开展跟踪评估,建立健全培训收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