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看更多内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的研究生郑炎潮,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用一个新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来定义雇工超过8人的个体经济。这一提法引起极大的争议。论文答辩前夕,导师告诉他,关于私营经济那一章必须放弃,不放弃,他的答辩肯定不能过关。迷茫和困惑的郑炎潮便将毕业论文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一章用信件单独寄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看到论文之后,任仲夷亲自约见了郑炎潮。任仲夷说:“现在对个体经济,只能扶持不能压制,但要扶持个体经济,首先就要给个体经济正名,如果个体经济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资本主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个体经济还怎么发展?你的论文非常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支持你。”
发生在华南师范大学的这则小故事,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个侧面和片段。在“私”字还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名词时,公开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反映了一种解放思想、敢于突破观念束缚的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缩影。华南师范大学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现了快速发展,更能体会到改革开放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进入新时代以来,华南师范大学在研究和宣传改革开放精神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将改革开放精神的研究常态化。学校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平台,组织精干力量对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撰写并出版了《改革开放精神》。
二是成立教师和学生层面的党史宣讲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反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精神资源,围绕改革开放史进行了深度备课,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改革开放精神的宣传。
三是调整思政课课程体系,修改培养方案,开设“四史”课程。作为选择性必修课,本科阶段的学生必须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选择一门进行修读。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力求把改革开放史课程打造为一门“线上学习+课堂交流+社会实践”混合模式的“金课”。
四是打造优质线上资源。2021年3月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主创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记忆”百集系列微视频正式发布,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视频按年份每一集选取一个典型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梳理和回顾建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其中,涉及改革开放历史的达40多集,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改革开放精神。
五是重视校史中改革开放精神资源的挖掘。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青春演播厅”“晚安华师”等学校重点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组织“亲历者”为学生们分享曾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和从教过程中荣获“第一”背后的故事,学生们产生了思想的共鸣和认同,逐渐受到文化的熏陶,实现了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