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的精神“长相”更丰润明亮
前不久,我在某会议上听到一个词——特色教师。这个词语让我生发出很多感慨。在我看来,特色教师应该是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创新精神的。尊师,首先要让教师活出自己的光亮。试想,如果教师千人一面,学生又如何能全面而有个性地、多样化地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中等师范学校教过两年书。现在回想,那时的美术、音乐、体育都是排进课表的必修课程。我不知道全国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中等师范生的具体数量,但我知道,那些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现在大多数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顶梁柱。不知道那些当年能唱、会画、擅长运动的学生,在步入中年之后,在教学之余,是否还有时间一展歌喉?是否还有泼墨挥毫的场域?是否还能在操场上奔跑?
教师也是需要生长的“人”,是有个性、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我们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社会要为教师的成长营造明亮、宽厚的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长成自己喜欢、学生也喜欢的生动模样。
要改变课堂,就得先改变教师的精神长相,就得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变得丰润而充满活力。
为此,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科目,不妨做一些调整。前几年我主持过一个人文学科融合的课题。课题的初衷,是想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期待和需要。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些跨学科的教科研人才。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学科壁垒森严,教师很难跨越学科边界。所谓的融合,只能是学科与学科的“拼合”。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无法跨界的状况,恐怕还得从师范生培养的源头抓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妨再多元一些。如果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那么,教师的学科视野就会越来越窄,教师的思想就会越来越功利,教师的精神面貌也会越来越没有自己的“长相”。长此以往,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就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最终,教育教学生态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沙化”。
教师也要突破自我。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要关照学生的成长,也要关照自己的精神成长。只有教师具备了独立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他才能用“独立的创造”培育走向未来社会的人。
教师的意识发展了,个性成熟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精神长相才会最终丰润和饱满起来。这样,作为教师生命活动的课堂教学,才会提质增效,才能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