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家长进课堂” 构建“三位一体”新样态
“双减”政策于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宝安实验”)而言,是一个机遇。2015年9月,学校便实施了德育特色项目——“家长进课堂”,这是一项探索如何发挥家长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等家校合作共育问题的德育实践创新工作,至今,“家长进课堂”已经探索了6年,成果项目课题被立为省厅项目,被深圳市教育部门推荐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案例。
“幸福教育”
丰盈幸福校园生活
坐落在大湾区的核心地段宝安新中心区,毗邻深圳前海金融世贸区的宝安实验,是一所实验型、示范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成功的人生铺路,为幸福的人生奠基。”一直以来,学校都坚守着“幸福教育”这条主线。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的重要举措,德育大课堂是宝安实验的一记招牌。德育大课堂,指的是以年级为阵地、各年级结合本年段“幸福教育”实施目标来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这其中,活动形式的新颖无疑增加了学生的体验感,知识抢答赛、小品、朗诵、情景剧等,参与其中的学生们,得以展现生命美好的姿态。
为了让学生的幸福成长更加丰盈,学校结合落实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设计开发了“特长课程、特色课程、拓展课程、社团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六大校本课程教材。所以,在宝安实验的校园里,“特色星期五”“阳光特长一小时”等亮眼的特色教育项目比比皆是,模拟联合国、数学素养教学、批注式阅读、数学魔方、校园高尔夫、尤克里里、马晓春围棋、朗读表演、无人机、车模、3D打印等59门特色课程任由学生挑选。学校现有武术队、合唱队、民乐队、动漫社团、跳绳队等多彩社团,还成功申报了“四点半活动”试点校,成为全市首批100所试点学校之一,并于各年段全面铺开20多个涵盖艺术、人文、体育、科技和生活技能五大类别的项目,包括书法、小小实践家、自然拼读法学英语等。
“家长进课堂”
盘活优质家长资源
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在教育界四面开花时,怀揣着“奋斗幸福观”办学理念的宝安实验,开启了“家长进课堂”的征程。所谓“家长进课堂”,即两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一是指家长作为参观者进入课堂,以了解孩子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整体状态;二是指家长作为志愿者,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工作经历或专业特长参与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后者,宝安实验把“家长进课堂”之“课堂”延伸成了众多学校的标杆。在宝安实验,不仅家长会来学校授课,学生还能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家长的工作地点,如图书馆、医院、福利院等公共场所,认识企业单位,了解职业特点。在一些重要节日和寒暑假,家长和学生还会一起参加“红色革命”研学之旅,一起畅聊“端午来历”“月饼故事”等。
将家长资源盘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家长进课堂需要满足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另一方面,为保证每个班每学期家长进课堂不少于12次,家长团队的管理也需要合理细化。学校从积极报名参与活动的家长中挑选了18名,分成了3个助教团体——讲师团、义工团、管理团,由年级主任负责召集开会、布置任务。各班挑选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家长担任团长,各团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讲师到班级授课。授课内容由讲师向班主任申报批准,每次授课由一名讲师完成,班主任和两名家长义工协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班主任和家长有效沟通,并给予适当指导,落实相关细节。
宝安实验的“家长进课堂”,有一份翔实的“清单”,即“四个确定”: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间、定方法。定人员:既要确定“家长讲师”的人选,又要确定学生上课的人员名单。定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从若干门课程中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班为单位进行安排。定时间:确定人员和上课内容之后,通知“家长讲师”到校,每周固定时间为学生授课。定方法:开展活动前,教师要详细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讲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家长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讲授知识。
就这样,在细密的设置下,“家长进课堂”勾勒出一幅家校共育的和谐画卷,以三年级的德育模式为例,三年级共有11个班,前期准备方面,年级主任、班主任在跟讲师团成员沟通后,把讲师的授课内容汇总、分类,编辑成手工类、语言类、实用类三大主题,每个主题分设若干课程,制定功课表,落实授课者,由学生自由选课(每人限选一样)。手工类包括:插花、剪纸、捏泥人、做甜品。语言类包括:配音、英语口语训练、讲故事。实用类包括:整理房间、变废为宝、厨艺大比拼、医学小常识。11种课程,每个班一个专题。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每个班级按照功课表的安排,由一位专题讲师授课。学生到自己选定的课程班级参与活动。班主任和家长义工协助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秩序、拍照、录制小视频等。课程结束后,管理组成员负责收集各项教学资料,并进行美篇制作或者微信推送。
“双减”之下的新学期,宝安实验的“家长进课堂”又被注入了新血液,课程设置为“1+X”:“1”是学校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一节课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由学校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X”指包括校外专业辅导机构、家长讲师团队、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协同参与课后服务,补充和完善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每周五下午5∶00—5∶40,家长们都会走进课堂,把各行各业的专业资讯带给孩子们,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放飞希望、追求梦想的种子。
家校共育的两方,实际上“和而不同”。如何将不同转化为合力,考验的是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治理能力。化“双减”为契机、化家长资源为动力,宝安实验的科学经验值得学习推广。无论是“四个确定”,还是“家长进课堂”的精细化流程,都彰显着宝安实验6年实践背后所付出的汗水。
(陈伟明 郑悦绚 万慧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