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研保障引领作用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入推进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

赵蓉晖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和自身定位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资源与规则,以全球眼光谋划中国发展,为全球进步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语言文字科研事业也必然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更深入的思考、更优质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长远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服务人类共同发展进步。

    完整了解世界语言文字研究的传统和成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自古以来就是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语言的科学研究已经过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成为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学科领域,成为名副其实联通文理的“学科际”学科,在信息化时代和符号化时代更有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安全价值。中国的语言学家要站在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做出更多富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完整了解世界语言学的传统和成果(包括非英语发表的成果),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研究传统,方能使我国语言学者获得更全面的学术滋养,形成更深邃的学术洞察力。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学术原动力。

    全面了解世界语言生活发展的实态和趋势。世界语言生活多姿多彩,形式复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现实素材。中国语言生活是世界语言生活的一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宽阔背景。有学者指出,欲全面认识中国的语言生活、把握中国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分析中国语言问题的成因,就不能孤立地只看中国一侧,而忽略世界一侧。因此,全面了解世界语言生活的真实面貌并把握其实态和规律,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借鉴”层面,而应置于“必要”“必需”的层面。这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关注世界、走出国门,尤其要走进田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记录世界语言的发展与应用,在真实的现场发现语言生活的规律和趋势、发现新的问题和线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内外语言生活的特点和规律,为国家语言决策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智力支持。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原动力。

    系统构建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大变局背景下,完整、恰切地认识世界是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200年前出现并在全球普及的学科体系与思想范式在当前认识世界、重构世界的进程中,日益暴露出缺陷与短板,迫切需要更多的知识供给。面对语言这样一个内涵丰富、性质复杂、社会功能强大的研究对象,我们特别需要构建起自己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包括语言作为知识、工具、方法的系统知识。和一些历史上的全球性大国相比,我国对世界语言的掌握和研究还很不够,对语言作为工具和方法的认知尚缺少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支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面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我国迫切需要立足世界语言发展大局,系统构建关于世界语言的知识体系。这是促使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原动力。

    国家语委近年来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国际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随着国际化进程推进和经验积累不断丰富,我国语言文字科研事业在理念、机制、团队、议题、评价等方面必将取得长足进步,助力语言文字事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JZD04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与发展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5〕阶段性成果)

科研是助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王春辉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党的领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民群众支持。除此而外,科学研究也是助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确立了以汉字简化和规范化、普通话推广、扫盲运动等为核心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语言学界当仁不让,成为学术支撑的历史担当。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确定了有步骤地从事现代汉语、中国语言史、国内兄弟民族语言和亚洲邻近各国语言研究的方针和调查国内各地方言和兄弟民族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辅助识字运动等任务。《文字改革》和《中国语文》等杂志为上述任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研究阵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出版了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同期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在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们有的大力编写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照手册,以方便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学习;有的积极参与民族语文的普查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造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工作成为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一批专业学会陆续创立,比如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修辞学会等,各地方性的语言学会也纷纷建立;一批专业刊物创刊或恢复出版,比如《外国语》《现代外语》《方言》等。这些学会和刊物的出现,为学界提供了讨论问题的阵地和发表见解的场所。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将汉字整理和规范、语言信息处理、社会语言学等作为主要研究领域,从而与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形成了本体和应用研究齐步而行的比翼形态。这个时期,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话调查、汉语方言调查等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论题。许多基础性研究也为后来的一些重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人才基础,比如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进入新世纪之后,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国家和公民语言能力为工作任务,语言文字事业提出语言资源、语言生活等理念,提出了大语言观、大语言工作观等。一批“社会语言学”的教材蓬勃涌现,尤其是“中国语言规划论”三部曲的陆续出版奠定了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基石,“语言生活四大皮书”系列、《语言战略研究》、《语言规划学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等出版物则提供了更多刊发研究成果的期刊。在研究论题方面,语言与性别、语言变异(语音、词汇、语法)与演变、双语/双方言与多语、网络语言、外来词等新形势下的新论题层出不穷。

    新时代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致力于语言文字治理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数字信息空间建设。语言文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中文教育、国家语言能力、数字时代的语言问题、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等论题纷纷出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界的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政府与大众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觉悟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政府和学界之间有了更频繁的互动。在学术论文、研讨会、学术著作和研究课题之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研究报告或资政报告来为语言文字事业和国家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语委科研“十四五”规划的初始之年。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愈加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增强,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在此背景下,语言学界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者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扎实的调查、严谨的研究、有力的建言、务实的方略为语言文字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科研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袁伟 王敏

    “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巨大成就,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历史性实现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

    围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聚焦推广普及政策阐释宣传、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等重点,统筹规划部署和推进落实,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或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相关的重大重点课题就有30多项,在重要报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超过150篇。

    一是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研究阐释宣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加强语言国情调查研究和咨政服务,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研究阐释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规范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是聚焦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语言文字科研工作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国家语委深入四川、云南、甘肃、山西等地开展推普脱贫攻坚专项调研,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理念,研制“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达标标准及评测办法”,编写《普通话学习1000句》《幼儿普通话365句》等学习资源,组织研制“语言扶贫APP”,针对“三区三州”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