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 守护生命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季爱红校长带领教师进行课程研讨

    中国古代谚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校教育亦是如此。开展自主教育,引导学生勇敢做自己、智慧做自己、在学思行中做自己、在追求创新中做自己、在内外协调中做自己,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黛溪小学创建于2011年,学校秉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与实施的课程观,依托学科课程,整合补充生命课程,辅之以涵养课程,以“走进学生心灵,走向自我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培育“有家国情怀、有扎实学识、有健康体魄、有高尚情趣、有科创精神的黛溪少年”的育人目标为指引,以综合性深度学习实践为目标,以活动为抓手,“五育并举”,构建“343”自主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四环六步”自主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自主教育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走向自我教育的理想状态,实现教育效益的优化,让自主教育的理念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五育并举”

    构建“343”自主教育课程体系

    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在黛溪小学,“343”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而是遵循“顺应学生天性,养护学生个性”的教育规律、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构建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343”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大课程板块:学科课程、生命课程、涵养课程。

    学科课程重在启智、润心。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仔细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入剖析学生核心素养,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6门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每门课程建构分为“基础性课程、阅读课程、实践性课程”3个部分。

    生命课程重在守护、成长。学校把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纳入学校课程之中,研发了生命课程,包括安全课程、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4个部分。

    涵养课程重在培根、铸魂。学校实施的一体化课程,包括学校自主教育文化课程、家庭孝德文化课程、社会“1+N”文化课程3个部分。

    涵养,顾名思义,是滋润养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涵养课程又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比如学校自主教育文化课程,显性课程有人生规划课、润德课、法治课、社团课、习惯养成课、“每月一事”主题活动课、“留印记”仪式课等;隐性课程有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理念、班级文化墙、学校文化长廊、教学楼文化等。

    打破学科壁垒,不将育人局限在教室里,不将教学拘泥于课堂中,教室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课堂甚至可以搬到校外。“343”自主教育课程体系,从校内到校外延伸,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体,实现了课程个性化、班本化、级部化的科学有效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推动了学校和师生的自主发展。

    融合创新

    让劳动教育更具生命力

    劳动教育肩负着培育新人的责任,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契机,开设系列课程,汲取教育智慧,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开花,奠基黛溪学子的人生底色。

    在生活性劳动方面,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确定劳动内容。例如低年级学会洗袜子、整理自己的床铺、扫地等,达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标;中高年级学会折叠衣物、制作面食、清理冰箱等,达成“自己的事情习惯做”的目标。借助课堂引领,发挥家长带动作用,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在生产性劳动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土地资源,开辟了结合校内实践的基地——开心农场,里面有凤仙花基地、向日葵园、蔬菜园、葡萄园、石榴园、杨树林等;同时结合黛溪独有资源——水杏,在石樊鲁村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开发了“甘薯种植”“花生种植”“崛起的希望”等课程。今年,学校对种植基地又进行了规划,开发并实施了“凤仙花种植”“向日葵种植”“葡萄种植”等课程,让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给水杏剪枝、疏花等,在种植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开展了巧手制作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巧巧手”,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体验工匠精神;还开设了可以留下岁月痕迹的摄影课程,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升、阶梯式发展的原则,贯穿小学6年的始终。

    为了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学校开展了职业体验活动,分年级设立活动项目“小鬼当家”“我是售货员”“我是图书管理员”“我是交通指挥员”“我是消防员”“我是白衣天使”“我是人民教师”等,利用学校及周边和家长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人生的目标与追求。

    考察探究也是劳动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山东邹平市有规模宏大的棉纺织创业基地“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到张士平纪念馆考察探究企业家成长的历程,感受劳动创造了发展、劳动创造了美,真切体会到劳动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的“服务性劳动”和综合实践的“社会服务”进行融合渗透,设立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是校园小主人”等校内服务劳动和“我是小雷锋”“爱心图书义卖”“我是环保宣传员”等校外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学习之外亲历劳动、用双手创造新生活。

    为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学校组建了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成立了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劳动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精心设计教案,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地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与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师生及学校的发展,“走进开心农场——花生种植”课程获滨州市一等奖;“我是小小粉刷匠”在滨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评选中获一等奖;“走进开心农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校长主持的滨州市教学研究室课题“小学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的优化与整合实验研究”结题;学校被评为“滨州市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

    源头活水

    从“授鱼人”转变为“授渔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育人的主渠道。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从“授鱼人”转变为“授渔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016年以来,学校历经多次研讨、磨课、评课,再造升华兴趣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四环六步”。

    “四环”以“导”为始,导入、自主、合作、练习,环环相扣;“六步”以“趣”为引,趣备、趣导、趣问、趣探、趣用、趣展,趣味横生。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求人人备课、堂堂课遵循“4321”原则:“4个精心”,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达成思维碰撞、精心设计练习;“3个体现”,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地位、体现民主和谐师生关系;“两个重点”,即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个中心”,即凸显自主教育这一中心。

    自主高效课堂以“思”为灵魂,在追求课堂实效、落实核心素养基础上,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活用课堂学习所得,促进学生学有自得,发展师生自主思维,创新求变,以求师生和谐共生共长。

    对比传统课堂模式,自主高效课堂始终以师生思维发展为核心,呈现出三种新样态: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创设情境,提出主问题,设置问题串,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二是“以对话为导向”。课堂上,对话与交流是师生、生生思维交织碰撞的出色表现形式。对话与交流的核心即表达,表达是思维的一种高效呈现方式。

    三是“以生成为导向”。课堂注重生成,教师应善于捕获、诱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课堂生成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学生思维活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重要方法。

    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思考,在思考后行动,在行动中成长。自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推进,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了优质高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