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育人成就学子 “研究”创新享誉江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武汉的由衷美誉。知往鉴今,回顾历史。辛亥革命形成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在这片历史厚重、文化深厚、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热土上,演绎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孕育着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江城人。
1996年,改革的春雷在神州大地上隆隆滚过,一座国家级别规范性大型生活社区——常青花园,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落成。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常青一中”)作为它的一项重要生活配套工程随之建成,从此开启了打造普通高中特色品牌的创新发展之路,积累了“以‘欣赏’育人成就学子,以‘研究’创新享誉江城”的成功秘诀和办学经验。
历程
常青一中从2001年2月成立起,就开始了不辱使命的奋斗历程。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常青一中的20年历程,是一条发展之路、创新之路、成功之路,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至2006年,为常青一中的诞生起步阶段。
建校之初,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工,迎难而上,克服师资不足、生源单一、校舍狭小等困难,从个性发展、求实创新入手,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克难攻坚。学校在短短的5年间,完成了比照重点、市级示范高中的建设,开办英语特色班,倡导“小班化互动式”教学,被评为武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先进单位。
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至2012年,为常青一中的创业发展阶段。
学校领导班子开始了对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拓展与研究,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砥砺前行,奋力攀登,实现了学校的发展新跨越。
在此期间,学校承办全国“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拓展与深化研究”成果推介会,为“欣赏”理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作为武汉市首批有效德育建设工程试点学校进入了实践研究。2012年,学校被评估认定为武汉市体育、艺术特色高中,正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攻关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并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签订“歌德课堂”项目协议,引进德语课程,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武汉市知名学校,并确定了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至2015年,为常青一中的探索培基阶段。
2013年2月18日,常青一中新校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宽敞、现代、优美、人文,成为武汉市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自此,常青一中登上“开往春天的地铁”,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一阶段,学校确立了“欣赏为美,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依照“高品质、实验性、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效德育工程实施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武汉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催生教师发展动力,全员聘用制管理改革获武汉市教育改革创新提名奖,媒体报道了学校的改革经验。
全面构建“6+1+1”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多样化和学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验研究。课改成果受邀在“武汉市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论坛”上报告交流,学校被评为“武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全面推进有效德育深入实施,欣赏型教育硕果累累。学校被评为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先进单位,《中国德育》杂志刊文报道了学校的德育实施经验与成果。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筑“诗意栖居”育人环境。学校把握异地搬迁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机遇,营造具有诗意与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被评为武汉市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日益提高,个性发展凸显特色;学校连年获评“江汉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立功(优胜)单位”;自主课程实验为学生发展搭建多元平台,科学、文化、体育、艺术人才辈出,学生成才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新格局;人事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激活办学活力,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2015年,学校被正式认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
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为常青一中的特色发展阶段。
2016年,学校首次提出“常青梦”(用3到5年时间,建设省内有示范效应的优质高中)的奋斗目标。在这一阶段,常青一中以创建“研究型学校”为统领,通过培育研究型学校文化、培养精研尚思的教师队伍、构建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型学习课堂、开展研究型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校的研究型特色日益彰显。
2018年,为彻底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学校将工作重点转向教学改革深水区——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STR”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与实践,常青一中的课堂教学生态焕然一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常青现象”引发热议。2020年7月,学校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校。2020年9月,《教育家》杂志专题报道了常青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2021年8月,《长江日报》专版刊登文章,从谋划到实施,详细介绍了常青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浪潮中,常青一中始终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扎根在武汉市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
如今,常青一中作为新晋湖北省示范高中,已成长为首批武汉市特色高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校,一举成为武汉知名教育品牌。
淬炼
常青一中的崛起之路,从学校的管理、制度、文化开始,是在各届领导班子团结奋进的精神指导下由实践走出的。这也是一所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内核,具有独特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建在年级。常青一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党旗引航、榜样引领、服务中心、全员共进的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气象,把党支部建在年级,党员教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常青一中党员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53%,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分别建在3个年级。包括校级领导在内的行政干部下沉到各个党支部,形成“党支部书记主抓德育,年级组长主抓教学”的工作制度和“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了学校优质发展。
二是打造格调高雅、大气开放的“常青文化”。学校经过多年积淀,形成了以“欣赏”为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思想。“欣赏”的核心是坚持“欣赏为美,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欣赏”的思想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每一名学生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秉承“追求卓越,个性常青”的校训,培育“各美其美,美善相谐”的校风,营造“切问笃学,立德雅行”的学风,涵养“精研尚思,德美育人”的教风,确立了培养“品行高雅、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特长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形成了“美丽常青、活力常青、个性常青”的办学特色。
三是常青教师精研尚思、勇攀高峰。教师是常青一中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创新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探索岗位设置、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3项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聘用改革,妥善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强化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催生了教师的发展内驱力。
学校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实行“青桐计划”,进行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成立“名师工作室”,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更大的专业发展。2019年起,学校梳理名师资源,形成了三大系列(分别由市学科带头人,市十佳、市百优班主任和博士领衔)9个名师工作室。
学校重视班主任的骨干作用。优先评聘,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重视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培养,以课题为引领,在实践中反思,在评教中改进,不断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与培养意见》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发挥市级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骨干班主任成长为优秀班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