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聚焦专业人才供给 拓展社会服务产业
2019年,《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指出:“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抓手,提高教育对社会服务产业提质扩容的支撑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家政、养老、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服务产业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在多年面向“一老一小”的办学基础上,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聚焦与养老育幼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对应的学前教育、幼儿保育、老年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以下简称“养老育幼类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
学校在教学改革中,针对养老育幼类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需要贯通重构,中高职贯通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需要贯通建设,中高职贯通教学过程的教师团队、教材建设、教学方法需要贯通改革,中高职贯通学业评价评价主体、评价阶段、评价方式需要贯通诊断4个方面的问题,实施教学改革实践。
对接产业
以“三标同构”为出发点贯通培养目标
专业标准整体重构。联合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学校开展养老育幼紧缺领域人才需求调研,基于调研报告重构专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新岗位、新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形成一套专业标准。
课程标准系统梳理。与西南大学幼儿园、养老院和铁山坪街道翠微社区等单位合作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融通构建养老育幼类专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制定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三级指标及权重。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3个、核心课程标准18门。
教学标准准确对接。按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素质拓展课分类建构课堂教学标准37门,使学生职业能力在长学制周期内有序递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课堂教学标准作为教师积分管理考评的重要依据。
对接职业
以“三课同建”为着力点贯通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强调养老育幼类专业的不同特点,结合国家资历框架,依据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课题研究成果,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依据“1+X”证书标准进行拆分组合,重构基于学习领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3个,实行“模块化”课堂教学。
课程内容统一调整。依据工作任务,将知识、技能、态度整合为学习领域情境,与中高职、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学材18本,出版《幼儿园班级管理》《护理学基础》等教材14本,其中《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为“国规”教材。
课程资源联动建设。联动重庆市学前教育集团48家单位开发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与9家附属幼儿园共建园校实时互动平台等实训资源;中高职合作建设课程资源10门,立项市级精品课程“幼儿卫生与保健”;校企合作开发“老年照护”等老年教育资源培训包,在多个社区应用。
对接岗位
以“三教同改”为突破点贯通产教融合
教师团队创新改革。跨界跨校跨学科组建两支创新性教师团队,邀请全市名园长在校开设5个“园长工作室”;中高职对口学校每学期坚持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一次以上、教师培训活动3次以上、师资互派12人次;10名教师成为“1+X”证书考评员。教师考评教学工作占比55%,科研改革占比15%,激励教师深入“三教”改革。
教材建设多元开发。按照幼儿照护、老年照护课程模块,36名教师在全国学习领域专家指导下,与行业企业、高校教师一起参与一体化活页式教材开发,编写《幼儿安全与应急处理》等一体化活页式教材6本。
教学方法配合实施。将“角色互换”作为重要教学方法应用,激发学生“同理心”;实施现代学徒制,将真实任务嵌入教学过程;在养老院、社区设立教学点,以组织义工辅助教学团队、进社区开班等形式强化职业意识培训;学生每年进社区、进养老院、进托幼机构开展社会实践两周,以撰写的报告作为评优重要依据。
对接任务
以“三评同诊”为落脚点实现成果互认
评价主体共同诊断。对口高校每学期参与评价两次,合作企业每学期参与评价一次。
评价阶段累积诊断。统筹评价主体在学生中职、高职、企业实践各阶段的评价权重,实现各阶段学分互认。
评价方式监测诊断。依托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设计“多向质量监控矩阵”22个主要观测点指标体系,实现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
通过以上改革实践,学校构建了“中高贯通,系统整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了“聚集育人、强化实践、对接岗位、系统发展”的育人新模式,建立新型教师发展策略和课程教学变革支持体系,优化产教融合。
该项改革实践效果突出,实现了6个转变:中高职衔接从不畅向联动的机制转变,课程思政从零散提炼向整体设计的思政切入方式转变,学生从以自我为主向服务他人的角色转变,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科向模块化的内容转变,教学团队从单一学科向跨界跨校跨学科融合的结构转变,学业评价从分段式评价向学分互认的评价转变。
该项改革聚焦民生热点,实现了3个突破。在破解教学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该类专业招生难、培养难和毕业生稳定就业难的问题。一是学生、家长就读意愿提高,招生人数有突破;二是延长了学习周期,人才培养质量有突破;三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6%,3年稳定率82%,就业稳定率有突破。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强,毕业后留得住、做得好”。
学校也在实践中完成了养老育幼类专业从“有”到“优”的系统转变:幼儿保育专业成为重庆市优质A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建成市高水平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成市智慧养老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基地。其模式成为重庆市教科院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案例和推荐模式,在全市40所学校相关专业组织学习。
(重女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