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书写宣传思想工作“心”篇章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坚持立德树人,践行育人使命,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年来,浙江科技学院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聚焦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将难点转化为一个个亮点,让师生的心紧紧与祖国联系起来,引领师生与祖国共奋进。
理论学习,须真“入心”
“要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梳理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破解的难题,真抓实干,推动全校各项事业全面提升。”11月17日,浙江科技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会精神。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及时学、专题学、深入学,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近年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高校党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研讨,中心组成员在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参加集中学习畅谈体会,以调查研究指导实践,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学习深入开展。
学校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定框架作用,多途径多层次细化工作,修订完善《浙江科技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浙江科技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学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进一步推动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仅今年,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就开展专题学习近200场次,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理论武装,都是一次强化导向。
“大家好,我是浙江科技学院青年宣讲员徐艺敏。”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浙江科技学院组建了一支涵盖校党政班子全体成员、思政教师和青年师生代表,总计40余人的党史专题宣讲团队,特别选拔了一批学生推出“‘00’心语 青年微宣讲”系列短视频,让“00后”带动“00后”一起品读百年党史。“定制+送学”“线上+线下”,宣讲团以各种形式在校内开展党史专题宣讲300余场,从小切口入手,切实把相关问题讲清楚、讲明白,凝聚价值共识,凝聚人心,引导师生在新时代主动肩负时代重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浙江科技学院党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委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10余项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相继制定和完善。探索构建校园意识形态工作“557”工作模式,通过优化健全5项工作机制、细化5类工作流程规范与着力7大重点任务,化解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
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龚建立教授强调:“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要求,全面增强‘硬任务’的‘硬约束’,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全面育人,须守“核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浙江科技学院遵循宣传思想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思政工作机制,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成立思想政治与“三全育人”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全校宣传思想工作,各二级党组织建设思想文化工作联络员、新闻宣传员和网络评论员3支队伍,开展日常相关工作。陆续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的体系架构、健全的制度机制、丰富的基本内涵,夯实了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助力学校履行立德树人使命。
从进校到离校,学生的培养、管理、就业等关键环节处处都体现了一个“育”字。浙江科技学院不断开发新的育人载体。学校依托学生生活区建设“社区学院”,组建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设立社区党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完善社区育人体系。学校安吉校区大名鼎鼎的食堂“寿师傅”,带领后勤师傅探索“亲情+管家”服务育人,协同辅导员组建“亲情+管家”团队,组织开展“亲情服务日”“亲情故事会”等活动,开通24小时“亲情服务热线”,“服务+”打造有温度的服务育人模式。这样的探索,学校各部门、各学院都在努力,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延伸思政育人链条、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浙江科技学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融入教育科研、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索建立思政理论课“主体协同模块集成多轮驱动”“共同体参与式”等特色综合教学改革模式。学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今年5月出台《学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计划5年内立项建设150—20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80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和20—30个融课程思政内容的教材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育人水平,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交相辉映。从当下热门的“北斗”卫星、中国“天眼”等,到历史长河中的古人智慧,如墨子思想、沈括的科学研究、唐诗宋词等,都在新一轮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设计中进入了教学大纲,覆盖所有章节和教学环节。外国语学院在外语课堂上设置“思政周语”环节,“三牛”精神、“脱贫攻坚”26个英文字母、中美高层论坛、新冠肺炎疫苗等,都成为“思政周语”的主题。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外语学习表达需求,迅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课程思政,突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单一教育模式,让每一个教育细胞都活跃了起来。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面对蓬勃的改革气象,浙江科技学院校长赵东福教授颇有感触地说道。
方式创新,须尽“全心”
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是考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标尺。
浙江科技学院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不断探索优化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彰显学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心”投入。
浙江科技学院发挥安吉校区所处区位优势,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深融入地垒筑起一座思政教育高地。去年揭牌的“两山”书院,是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重要载体。学校开设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课程,建立了10余个大学生实践基地,数万名学生前往实地参观学习、调研、宣传及实践。与安吉县多个街道联合共建“美丽乡村”,师生每年参与“美丽庭院”设计与建设。通过院地协同,学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一代。学校党委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更要在方法上讲究与时偕行。在此理念推动下,浙江科技学院积极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站稳网络阵地,以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为主体,构建校内新媒体联盟,积极开拓网上宣传阵地,发挥舆论引导的力量。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风险预警防控和舆情处置“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增强网络阵地安全保障能力。去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学校微信公众号迅速行动,发布新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素材,讲好师生担当故事,起到了良好的思想引领和榜样激励作用。全校近两万名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观看“开学课”并展开主题学习交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暑期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乡村,助力农产品电商营销,调研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深度感受浙江发展,引领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围绕“诚信”,设立“诚信银行”、毕业时颁发诚信证书、校内诚信考试、自助图书借还……学校在育人各环节精心设计,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教育目的,打造“诚信”育人品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报国之志、笃学之心、创新之趣、成才之梦。
浙江科技学院的宣传思想工作,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鲜活生动的视听体验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这样的宣传思想工作有筋骨、有温度、有活性。
(宋珂 尹媛 王丽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