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阳光模式” 助推产教融合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彦彬教授为学生作创新创业指导 周子璇/摄

    阳光学院是一所由世界500强企业——阳光控股有限公司举办的应用创新型本科高校。其所处地福建省福州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枢纽。

    由阳光学院牵头,整合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两岸多地多校的创新创业资源,用产业需求推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专创融合、商创融合及产创融合为抓手,以思创融合理念为主线贯穿创新创业创造训育全过程,打造了创新创业创造训育海峡两岸共创“阳光模式”,解决两岸高校创新创业训育理念及模式不同步的问题,切实服务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发展。

    阳光育人理念

    (1)思创融合育人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国民经济正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思创融合教育将是连接高校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

    基于此,阳光学院创新创业创造训育明确了思创融合育人的理念。强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索思创融合教育新路径,在海峡两岸师生创新创业教学、交流等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闽台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讲好阳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腾蛟等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让两岸师生能在故事中深刻体会个人与祖国共命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将思创融合渗透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海峡两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达成共识,培养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产创协同育人

    创新与创业并重,服务真实产业需求,既注重专业创新,又注重产业创业;既注重产业效益,又注重社会发展。阳光学院牵头多所高校,围绕海峡两岸未来科技、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通过创新创业实战专班,将企业的用人标准植入到常规学期,进行系统性学习。采取“3+1”模式+“两化”教学+名师工作室,与龙头企业合作建成10余个产业学院,打造国家级别现代产业学院。

    一是围绕海峡两岸协同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未来科技产业,从产业集群入手,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在集群内部,利用专业技术知识的外溢效应和信息分享的充分性,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过程中,两岸多所学校联合给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构思及结构化人才支持,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共享两岸的共同优势资源、互补异类资源,突出学校“产教发展共同体”的特色。

    二是加强海峡两岸服务业的合作。海峡两岸在服务业的发展上具备互补性,台湾地区具有丰富的服务业发展经验,大陆地区有大量的服务业市场需求,将海峡两岸的资源进行整合,大力促进两岸服务业水平的提升。加强两岸高校师生交流并达成先进的服务业管理共识,另通过创新创业大赛、闽台高校联培师资研修班、创业专班赴台等多种方式,提升海峡两岸服务业专业创新人才综合水平。

    三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协同合作。通过产业活动加强两岸青年创新思维的培育,加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体系,自主开发的文化类创新创业类课程“文创与微创”颇受好评,构建海峡两岸跨区域文化创意网络,创新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为创意人才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

    (3)赛创互促育人

    创校伊始,阳光学院就以“创业者园地,企业家摇篮”为办学特色,林腾蛟曾设立10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率先提出建设“创四方生态系统”,以“创意、创新、创业、创客”为主轴,统筹推进并不断深化与完善,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终身创客。2017年,学校投入6000多万元打造12039平方米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四方园,为培育创新创业种子,孵化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咨询、基金扶持、项目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自开园以来,累计获得专利132项、孵化创业项目177项。创业学生千余人,初具规模的约90余人,25人资产过百万元,9人资产过千万元,两人资产过亿元。

    阳光学院深知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渠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竞赛指导处,负责全校学科竞赛的统筹管理及组织工作,不断完善并出台《阳光学院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学科竞赛跨院系组队奖励计算方案,组建学科竞赛名师工作室,改革创新多项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标志性成果产出。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上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100余项,竞赛成绩位列全省民办高校前列。

    阳光学院已被列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福建省首批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

    阳光协作模式

    (1)两岸紧密协同模式

    海峡两岸创新创业优势资源互融,整合海峡两岸高校师生资源,承办海峡创新创业论坛,搭建两岸教育合作平台。阳光学院与台湾高校共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念,引进台湾人才共筑“创四方生态系统”,为台湾学子提供实习机会,加深他们对大陆创新创业政策与环境的认识。邀请台湾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加入“阳光模式”,共建共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

    平潭综合实验区有近台区位优势,对台有深厚历史渊源,有国家战略支持,可作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的示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本身有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旅游、商贸和远洋捕捞等产业,在岛外也有以隧道工程和海洋运输为主的优势产业。两岸人才可依托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政策、营商环境,抓住创业浪潮,结合实验区的优势、强项进行创新创业,实现创业项目落地,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高速发展,争取早日建设两岸区域合作的先行区。

    同时海峡两岸的人才依托福州市的集团产业园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和落地,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创业实践和落地提供了支撑,台湾地区的创业人才有了可以发挥潜能的地方。台湾地区的创新服务业可以到福州地区进行试点,将过往在台湾地区积累的丰富资源与大陆地区共享共创,共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平潭综合实验区和集团产业园给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整合两岸高校师生的优势资源,共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和集团产业园进行创业实践。

    (2)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借鉴“斯坦福”模式,依托阳光学院世界500强产业背景,以电子商务及工商管理“两个拳头”专业为引领,以创意产出、“双创”竞赛、创新孵化及创业落地“四根柱子”为支撑,形成阳光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一是创意产出:以国家一流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为抓手,工商管理为进阶,课程体系内全面铺开专创融合。吸引海峡两岸的企业到高校集聚,寻求各方利益互补的最佳方式,为各方搭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平台,为高校和行业企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用项目连接高校和企业,实现以项目为导向的专创融合。

    二是“双创”竞赛: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闽台师资联合培养项目为抓手、创新创业专班为重点,培养具有前沿创新精神的导师、学生团队。

    三是创新孵化: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创办的大学,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阳光学院的基因。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阳光学院将继续推进建设“创四方生态系统”2.0升级版,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学校“产教发展共同体”特色。以项目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将实际的创业项目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意、孵化创业项目的平台。

    四是创业落地: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与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成长。创四方园是两岸教育携手的生动实践,吸纳台籍学子,圆梦大陆实习体验,引进台湾青创模式,在福州在地化创新。

    (3)立体化资源整合模式

    强化内涵建设:以创新创业平台课程“创享创未来”为核心,结合阳光学院成熟课程“创意与创新”,以省级众创空间及孵化基地——“创四方”孵化园和福州自贸区商创融合基地为支撑,搭建两岸师资协作平台、课程协作平台、创新融合平台、竞赛协作平台、产学融合平台、项目协作平台。

    阳光学院与8家企业签订中国(福建)跨境电商学院(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定期召开电商论坛,与兄弟院校及相关平台、企业“结对”等方式,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跨境电商行业共同培育孵化跨境电商人才。将企业前沿发展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培养了大量创新应用型人才。两岸师资以创新创业平台课程“创享创未来”为核心,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框架,整合两岸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给学生输送理论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