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05-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5页

34、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6页

35、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6页

36、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7页

37、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形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7页

38、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事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8页

39、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9页

40、要能把握住融通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的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2页

41、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3页

42、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5页

43、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95页

44、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哪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99页

45、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就其实质来说,这就是扎教小孩子时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青少年的智慧尚处于幼稚阶段,却又企图让他们掌握严肃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使知识脱离生活实践,使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领域受到局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46、不随意识记,它在本质上区别与对教科书材料的有意识记河边背诵。这种识记建立在浓厚的兴趣、思考和读得入迷的基础上,——在这里,认识的情绪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不随意识记(阅读有趣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2页

47、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2--103页

48、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4页

49、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提高自己的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就是不可思议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5页

50、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中部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6页

51、儿童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事实上来解释刚才讲过的规则,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32页

52、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33页

53、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得新的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41页

54、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0页

55、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2页

56、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3页

57、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的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6页

58、热烈的学习愿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道义上满足的状态。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8页

59、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0页

60、课堂教学应当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劳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1页

61、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集体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提高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其保障正在于此。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1--162页

62、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写。……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3页

63、当儿童用自己的智慧把握住一个真理以后,他就借助它去解释许多新的现象。但是,儿童理解了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4页

64、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才能确立起来。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6页

65、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66、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8页

67、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作者的精神上的满足。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表现啊!没有智育就不可设想会有完满的教学,而智育正在于使儿童用语言的手段进行创作时,感到自己是一个作者,为把生活、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的美变成思想美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68、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69、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 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