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招,让文字更生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个码字者都渴望写出好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呢?我认为好文章的首要条件就是读者喜欢看。

文章要想让读者喜欢看,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语言生动;二是情节吸引人。 这两点只要做好其一,文章就肯定有人喜欢。如果两点都不错,恭喜你,“爆文”已经向你招手了!

关于文章“情节”,题目太大,不敢妄谈。如何让文字变得更“生动”一些,倒是有几点建议。这几点,还是我上学写作文时学到的,看上去有些稚嫩,但是对提高文字表现力,让文字变得更生动却很有效。

下面要说的这些方法,纯属雕虫小技,如果您是位写作高手,现在可以退出了,因为这些对您来说太小儿科了,继续看下去只会浪费您的时间。

一、弃“长”用“短”

很多人怕读者看不明白,于是加上很多修饰说明,这样句子就会变得很长。长句子最大的弱点就是读起来费劲,读起来费劲的文章读者会喜欢看吗?另外,长句还有个通病,容易成病句,病句,读者就更不喜欢了!因此,我的第一点经验就是放弃长句,多用短句。事实上很多作家就是以写短句见长,像沈从文、汪曾祺等等。 Xi da da 也喜欢用短句,读他的文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写文章时如果有意识地控制每句话的字数,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寥寥数字的短句,你会发现句子的语感舒服多了。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原文:墙角处坐着一位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一片的老人。

改后:墙角处坐着一位老人,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一片。

原文:这次科技大会是表彰先进,交流技术革新经验,动员广大技术人员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

改后:这次大会是表彰先进的大会,是交流技术革新经验的大会,是动员广大技术人员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是不是有几分 Xi da da 的神韵?

前后对比,很容易发现:短句不但读起来省力,而且还节奏感十足,文字变得很生动。

二、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是这很难,很多人做不到。怎么办?从简单做起,先让句子动起来。写作时,连续使用动词,让句子一个“动”连着下一个“动”。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写一个小女孩终于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有人这样写:小红看见妈妈,甜甜地笑起来。如果多加几个动作会怎样?小红看见妈妈,立刻叫着跑过去,往上一蹿,抱住妈妈的脖子,使劲亲了一口,然后甜甜的笑起来。小女孩无比兴奋的心情跃然纸上。

再比如叙述一场乒乓球比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就完事了。

如果多使用几个动词,修改成这样: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双眼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带着一道弧线,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你看,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好几个,文字是不是立刻灵动丰富起来?

三、少用成语

什么,少用成语?不是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当文章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细节就没了,不如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效果更好。像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不用为妙。

比如,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树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体会一下,用具体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是不是更生动?

四、写外貌不用“有”

描写外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试着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一遍,看看会怎样?××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事们可喜欢她啦。这样一改是不是舒服多了?

五、写说不单写“说”

有一位作家说过,对话描写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模糊的人物,站在模糊的地方”。人物说话时,没有动作,没有表情,不知道身处何地?周围环境怎样?这就好比把一个植物人扔进密闭的黑屋里,听这样的人说话,是不是苍白无趣?

比较以下三句话。
1、张三说:“……”;
2、张三惊恐地说:“……”;
3、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的路灯发出幽暗的光。一阵阴风吹过来,张三打了一个冷噤,头发都竖起来了,惊恐的连说话都变了音:“……”

第三种写法,还没听到张三说话,人物就已经“活了”。

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作时,尝试变换不同的方法,学会细节描写,而不是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六、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经常有人这样写,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

要不就是写“我心想”。比如,老板交给的这项工作太难了,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试着“写想不用想”的方法,去掉:“我心想”三个字看看?老板交给的这项工作太难了,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

七、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很”和“非常”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以后请注意,再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先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使用这几个字?

比如写冷,不说“非常冷”,而是这样写:北风怒号,像一匹脱缰的烈马卷着杂物在半空里肆虐,打到脸上像鞭子抽一样疼。

写热时,不写“很热”,试着改成,太阳早把地面烤得滚烫,一阵风刮过来,立时卷起层层热浪,火烧火燎地让人窒息。

八、环境里面有“真”“情”

先看一个例子,早上天气还挺好的,下班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用环境衬托心情,是重要的写作手法,但是很多人只要一写环境,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就是提醒我们,不仅要让人物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物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九、多用近义词、句

马未都说过,掌握近义词、句的多少,能够反映文学功底的高低。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比如文章里一提起“害怕”就写“×××吓得一哆嗦!”别说读者,自己看着都觉得反胃。如果尝试使用下面这些词、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一丝阴影爬上了心头。
一阵冷风吹过来,我打了个寒噤。
黑暗中一片死寂,此时,他已经要崩溃了……
我一愣,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这一看,我的心顿时悬了起来。
一个哆嗦,心一下窜出头顶。
这个念头让我“刷”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感觉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这声音像一把利剑,一下刺穿了我的魂魄。
我觉得快要窒息了,大脑一片空白。
我的心顿时悬空了,壮着胆走过去,
一股阴森的冷气蓦地涌上了他的全身。
他愣愣地站在那里,恐惧到了极点。
我全身的神经像拉开的弓弦一样紧绷着,所有的汗毛都警惕地树立起来。
……

十、一秒钟的事写300字

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比如,关于破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运动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观众如何向他祝贺……

十一、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人不会用标点,最常见的是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读者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的孩子,收效明显。

好了,就这些了,几点浅见,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