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05-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70、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应当使儿童懂得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到一切都轻而易举,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脑力劳动的素养和自我纪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3页

71、体力劳动对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地丰富的思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正是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着学生的极重要的智慧品质:好奇心、钻研精神、思考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等。学校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8页

72、用记忆来代替思考,同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87页

73、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小孩子常常会使大人吃惊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的过程中,在他的意识里产生的使人最为意想不到的问题。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88页

74、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95页

75、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03页

76、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学生的集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强壮,使大脑这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经常保持清晰和易感,——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04页

77、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

78、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刻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想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1页

79、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215页

80、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7页

81、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导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1页

82、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2页

83、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5页

84、如果少年的脑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疲劳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来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0页

85、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喧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而这么一来,则使学生更加兴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0页

86、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如果教师的讲述里完全都是新材料,那么学生就无法把新材料跟自己的思想挂起钩来:教师本来想竭力保护的学生的思路就会中断,学生就会被一种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的感觉所控制。揭示出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1页

87、学生和教师好比是在共同构筑一座楼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过一块块的砖头时,要知道把这些砖头垒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见整个楼房,用兵思维来把握它,不时地站得远一点来看,把这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先驱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3页

88、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9页

89、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少年对知识的冷淡 和轻蔑的态度。需知少年们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2页

90、天才和技巧——这首先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只有在为取得新的成就而从事顽强的劳动的道路上,才能展示出儿童的天资和才能的新方面,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2页

91、有些教师竭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的脑力劳动,他们忽略了这样一点,就是不仅要使儿童认识一些东西,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而且要把一些东西深刻地记住和永远保持在记忆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页

92、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正在经历着神经系统迅速成长时期的儿童。不应当把儿童的头脑看成一种什么活的装置,它被现成地交给教师,以便不断地掌握知识,把知识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如果教师忘记了必须关心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关心大脑两半球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就会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页

93、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270页

94、为了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包括课内和课外),而花在默读、视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教师们把这件工作在时间上加以妥善分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84页

95、在认识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时,少年不仅注意那些明显的、易见的、作用于感官的属性,而且注意那些隐蔽的、不易觉察的属性,并且他们更多地是对后一种属性进行思维的分析。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少年的兴趣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志向上,而特别重要的是,表现在他们的积极的活动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3页

96、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我们考虑到这个特点,尽量使少年的智力活动集中到对事物、现象、事件的总的评价、说明和描述上。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7页

97、少年的思维积极性增强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8页

98、在对周围现实的智力的和道德的评价的形成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描述和解说中的任何一点点不明确、含糊和不准确的情况,都会降低少年对进一步的智慧努力的兴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8页

99、少年本身做出的判断就常常带有极端的绝对性。但是,我们不应把这种现象看做是过分自信的表现。相反地,少年往往是竭力地以其绝对性来掩饰自己的疑问和缺乏信心,他的感情用事有时好像是在弥补自己在智力上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少年的这种绝对性,是他想断定自己的思想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9页

100、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根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5页

101、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把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2、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3、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4、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