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高考语文上130的技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例子说完了,说说原因,古人说话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崩,我们喜欢一个词一个词用,例子太多:察臣孝廉的察字,亲贤臣的亲字,名词的像臣之壮也的壮字,妻子的意思等等。
这个翻译是重点啊,很重要的得分点。

第二,反回原文找意思的时候,要注意是在哪一段对应哪个性格,你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这一句的性格。比方出师表“不以臣卑、鄙”卑、鄙翻译成卑、鄙、无、耻,显然不符合这段诸葛亮淡泊名利刘备礼贤下士的性格,所以不对。要时刻注意性格。记住,性格是人物传记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两次阅读的精神本源。

上面讲到了第一次阅读——略读,并讲了三步走战略,“找性格划事件做对应”下面讲第二次阅读——精读,并说下精读的原则。精度也不是通篇的全读课文,而是题目中出现哪句了,就回到文章中读哪句,有时候要读上下文。有人会问,我不通读原文精度能读懂句子么?能。这就体现了略读的阅读三步走的重要性“找性格划事件做对应”以后把这个叫略读三步走不叫阅读三步走了。做题时的返回原文,这里要用到精读,精读就是回到原文找到选项中的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看看它在哪个事件中,对应哪个性格(这很重要)。然后按照主人公的性格来理解句子和句子中的词,记笔记并记住是按照主人公的性格。例子,还是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第三题出了,下列句子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和刘备礼贤下士的句子分别是。我们假设你已经做完了略读三步走和做出了第三题,这里的第一题是卑、鄙:卑、鄙、下、流的意思。做题思路:找到原文中的这句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然后这句话在某某段,这段体现的是诸葛淡泊名利刘备礼贤下士。然后按照人物性格翻译,“先帝不认为我卑、鄙、下、流”这就违反人物性格了。

 

洋洋洒洒一大段,总之你记住,精度要围绕略读找到的人物性格。做第一题是,做第四题是,做翻译题还是!
第一题就讲到这大家注意应该如何积累实词,第一题的三步走尤其第二部和第三步,第二部是词性判断第三步是按性格精度。

ok,明天可能晚起,今天够给力了,大家晚安,记得顶贴并写下读懂没,有问题没。

 

关于各种积累,我倒是有自己的笔记。全面而且都是有用的,没有对高考没用的东西。可是一来我是讲技巧,二来笔记在家不在校,三来更新太麻烦,四来这东西你们最好自己积累,五来我各种书太多不一定找的到。总之,你们自己积累哈~我不重复说了。大家顶贴,顺便反应下意见和建议
文言阅读第二题很重要,相对其他三题难点也最多。我们讲第一题是从考什么,怎么积累积累什么,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几方面说的。第二题也从这几方面说。第二题考什么呢?凝结成一句话就是文言用法,展开来说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这要求我们平时学习古文时按照这几方面来积累,比方上课时老师在讲废话时多记几个文言句式等。我在这里,考验一下你们的句式掌握程度~

你们要对答如流就合格了,否则就要练。记住古文就学的是这些个东西,你们学习要按照这个学。第一题,最简单的,判断句式有几种结构?

一共有四种,答全了么?第二题,不予欺是什么句式用法?
你们能脱口而出么?下面加点难度: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是什么?
高三的小猫们,这些你们还不能很快的回答,说明你危险了~
继续更,上文我说了一部分的文言句式知识点,现在回答一下:
判断句 A者,B也;A,B也;A者,B;A,B.例如“孟浩然,襄阳人”就是判断句。这个很简单,见到判断句要马上反映出他是判断句,别答完卷了卷都交上去了才明白过来“哦 那是判断句啊,我会啊,怎么没想到呢!”。
不予欺,是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就是不欺予“没有欺骗我”的意思,下次见到这样的结构要认识。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标志词是“之”和“以”,比方“秦孝公据殽函之固”你怎么翻译?“秦孝公凭借殽函关的险固”这就错了,翻译会扣分的。为什么呢?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秦孝公凭借险固的殽函关。险固的是定语。。。。。 “攻城以德,掠地以仁”怎么翻译?以是凭借的意思,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我说这些你们是不是不会?是不是很气馁?其实没必要,因为这是三天的工作量而已。下面说三天怎么把文言句式和虚词用法全掌握

 

到书店找到一本高考语文总复习的书,此书要求具有以下几项内容,在文言文方面。第一要有虚词的总结,文言文常见虚词一共二十多个,按照参考书书上的记不难。第二要有句式的介绍。文言句式更少,一共就那么几个。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带标志词的,比方定语后置标志词有“之”“以”“而”等等。结构就像这样:判断句的四种格式,判断句的标志词“也”“者”,举例子。第三,最好有一定量的常用实词,适合基础较弱的同学。第四,最好要有古今异义等
找到这样的书后,内容不多,有空就背狂背三天,你就全掌握了。然后平常练习每次做第二题的时侯,每个选项的每一句,都要反映到你的知识点上。这就是积累和练习方法。
下面讲答题技巧上边说怎么挑书,这是重点啊,一定角度上讲直接决定你的文言文水平了。有不懂的问我。
明天火车回家,要20号早上到家~其间手机不定时更新,特此通知。一会儿去和同学三国杀。同学们先散了吧~
文言文方面,有问题问出来~别总问诗歌啊。文言文练习的时候更难的,问点文言文的

 

述说这么多了,讲一篇。大家别抄这个啊,太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画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子材亦毅然自任,于是率全军攻郎甲,分兵袭北宁。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 [注]①镇南关:又称友谊关,位于中越边境。②谅山:与下文文渊、郎甲、北宁均为今越南地区名。③龙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边防要地,与越南高平省毗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宵薄敌垒 薄:逼近 B.子材亦毅然自任 任:承担、担当 C.请战,不报 报:报告、汇报 D.子材亦挥泪不能已 已:停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国梁殁,代领其众 B. 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 其意常在沛公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必死拒之 D. 乃挈军还 C. 不知东方之既白 尔其元忘乃父之志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都属于冯子材令军民“感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②亲率勤军袭文渊 ③必死拒之 ④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 ⑤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 ⑥军民拜迎者三十里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子材是广东钦州人,曾跟随向荣讨伐广东敌寇,同治年间相继在镇南关、贵州任职,后因为疾病调回到广西。 B.法国入侵越南时,张树声派使者去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最初拒绝,后来听说张树声的德才好,就接受了邀请。 C.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用言行激励将士,与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法军,迫使敌人逐渐退却。 D.冯子材班师回国时,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情不自禁挥泪相别,进入中国边境,又受到当地军民的敬仰和迎接。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4分) 译文: (2)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3分) 译文: (3)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3分) 译文:第一步,读题目。大家和我一起来,发现第三题(11题)里边有“感奋”这两个字。感奋就是性格(感奋就是性格,这个结论很重要)。阅读题目完毕
第二步,阅读三步走,也叫略读三步走,
1、找性格,发现第一段没有性格标志词和性格,也没出现“感奋”字样。而且里边出现了事件标志词“五年”“七年”和事件。说明他不是我们最开始讲的第一段性格第二段事件这样的结构。而是后来讲的,性格在事件中,边写事件边写性格的结构。
2划事件,这个不好划,因为他通篇都在讲一件事儿~——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就是说没有事件转折点。这样的话,只能划出第一段的事件是一个整体,下边三段的事件是一个整体。没法做题了~。要换思路

 

十三题问的是“感奋”的原因,我们找到感奋那两个字“皆感奋,殊死斗”,感奋的原因是什么呢?划事件又行不通,因为通篇是一件事儿。他划分的三个事件应该是这样的“冯子材出现前的战争”“冯子材出现时的战争”“战争胜利了”三个段落。那么,这句出现在第二个点上,冯子材奋勇杀敌上,按事件前后看一看原文,备选项有 ②亲率勤军袭文渊 ③必死拒之 ④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 ⑤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 。
答案就选出来了~

 

而且问感奋的原因,答案应该在前面。所以⑤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 是可以排除的。

我做这道题,都没通篇翻译原文,看看就出来了,而且时间很短,你们呢?要注意的是,阅读三步走的具体步骤还真有点不适用,因为他通篇都是一件事儿,要把这件事儿拆开,我没讲过。解体思想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