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的中西方教育比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教育理念关联的一些转发分享,之中大多只在某个方向或几个点上,并不是系统的比较和分析。这篇由Dr.Terry起拟分享给号友的中西方教育的见解,系统而全面,同时又精炼而简洁,可谓字字珠玑。或许里面的见解会引起一些争议,但Dr.Terry的这篇分享在我们看来可贵之处就在于此:用“略带偏见”一针见血的概括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深度思考,不止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还在更清楚的认知我们作为成人的自己的态度。


Dr.Terry青少时是典型的学霸,保送北大,后来又在美国三个大学分别拿了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学校任副总校长,有着特别华丽的履历,在这就不一项项展开介绍了,我们直接来看他对于中西方教育的专知分享:


----以下为正文----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


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


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住手脚,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


教育的精髓应该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要进行更高等的智力行为要有坚实的记忆力基础,但绝不能停留在那。


15年后最热门的工作,要么现在还不存在,要么再也不复存在了。


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


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给Ta氧气和空间,Ta就会熊熊燃起。


更多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和同侪交流的过程中,而不是老师的备课笔记。


面对不可知未来带来的挑战,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作业不在量,在于做什么。


出题老师不应该因为能把学生按正态分布划成三六九等而洋洋得意。


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能尝出问题并及时修正就不至于招到食客抱怨。


很多大学拒绝看AP成绩,因为已经意识到学生为得到高分所付出的代价。


由学生亲自向爸妈演示这一年的收获常常让家长目瞪口呆,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