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存在哪些常见性误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7-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在上课备课还是必须的吗?现代备课形式多种多样?手写备课被很多年轻教师所舍弃,备课形式千篇一律,一个字掌握全局,全靠“抄”!!!现代教师备课存在哪些误区?

教师备课存在哪些常见性误区?

1、电子备课,享乐成风。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资源共享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备课除了我们传统的手写教案,又有了电子教案,更让教师在“拿来主义”中迷失自我,失去主见。除了为数不多的教师坚守着手写教案,更多的教师热衷于电子教案,“以资源共享之名,做不劳而获之实。”鼠标一点,一篇完整的教案就飘然而至,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便付诸课堂,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教学实际,不分优劣,总以为“捡到篮里就是菜”。教学中我曾多次遇到此类情况,问询,答曰:共享一下,名家的课堂设计,肯定比我们自己的设计要强!长此以往,教师的创新意识抹杀尽然。这种所谓的“现代化”备课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教师备课的初衷,缺乏教师的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对教师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师备课存在哪些常见性误区?

2、古为今用,拿来主义。

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学情班情,制定相宜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备课时拿着别人的备课手册,埋头苦抄;或是将往年的备课资料取出,一字不落,全盘吸收,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这种“备课”方式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创新氛围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备课存在哪些常见性误区?

3、流于形式,变成负担。

我们一直要求教师带着备课进课堂,老师们都做得不错,然而在一次常规视导的听课活动中,让我看到了不愿看见的冰山一角:在与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后交流中发现,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竟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原来,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是为了迎接检查的,走进课堂的是教师临场发挥。这样的备课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教师没有进入真正的备课状态,备出来的内容没有用于课堂教学,自然也无法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备课流于形式、成为负担。

由于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备课存在误区,造成现在许多教师真正操刀,自己动手设计起来,常常出现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突破不力、教学过程撕扯不清、板书设计随意、教学反思蜻蜓点水等现象,教师往往感叹:现在的课是越来越不会上了。究其所以然,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静下心来潜心研究、钻研教学,就像一棵长期依附在大树上的藤蔓,一旦离开支撑点,就再也无法自行直立。